夜间公交:贯通“最后一公里”

2014-07-07 08:05: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前往高铁站的末班公交车收车有些早,侯马、介休、运城都到晚上22∶30了,我们临汾的高铁站末班车可否延长时间?”日前,有市民反映称晚上去临汾西站乘动车不像白天那么方便,呼吁高铁公交末班车延长时间。与此同时,又有市民称高铁开通以后,曾经在晚上21点左右乘坐高铁公交返回市区。

我市高铁公交实际运行情况又如何呢?7月4日晚18∶0,记者在市区鼓楼北公交站点搭乘2路车前往临汾西站,一探究竟。

对接最后一班高铁18∶55,记者乘坐的2路公交车行至高铁站前广场入口处,由反光隔离墩隔开的双向四车道上,写有“公交车、出租车专用车道”和“小型车辆专用车道”字样的两面标识牌将车辆有效分流,在现场交警的疏导、指挥下,高铁站前广场的交通繁忙而有序。

绕过环岛,公交车抵达终点站,驶入临时划定的公交车停车区内。

尽管已过19∶00,公交车停车区内仍停靠着数辆1路、2路公交车,不时还有公交车进站。沿停车区西面的台阶拾级而上,是一顶挂着“临汾西站公交调度站”条幅的帐篷,帐篷一侧的公交车牌上,除了停靠站点与早晚发车时间外,“其余按高铁时间对接发车,末班车延长至当天最后一班高铁”一行字以红色、放大处理,醒目且直观。

“按正常的公交车夏季运行时间,晚上19∶00发的是末班车,这是正常班。19∶00之后到21∶13最后一趟动车到达临汾站,这中间一共有8趟车,为了方便到站旅客返回市区,公司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安排大家加班加点,按照高铁时间对接发车。”连日来的长时间加班和高强度工作,使市公交公司第二分公司经理刘存贵的声音听起来沙哑中带着“磁性”,“连着3个晚上,每天我们的末班车司机回家都接近凌晨了,7月1日晚上因为是运行第一天,再加上下大雨,凌晨2∶00左右才回到家。”送完最后一趟到站旅客后,每辆公交车的司机需要把车开到城北的加气站加满气,再把车开回停车场停放,检查无误后才能回家,以备第二天早晨6∶30前准时赶到高铁站发车。

据市公交公司站务员雷金萍统计,7月1日大西高铁正式运营当晚,自临汾西站开往市区的公交车共增发24趟,全天接送乘客1万余人。7月2日、3日每晚增发公交车辆也在10趟以上。

帐篷下的接力坚守19∶30,公交调度站的帐篷下,刘存贵与3名刚刚驶回终点站的公交车司机,围坐在由3个塑料板凳拼在一起的“餐桌”边开始用餐。走近一看,“餐桌”上的3个碗里,分别盛着凉拌黄瓜、辣炒茴子白、青柿子炒辣椒三样菜。

“还有一个菜,给还在回来路上的司机留着。”刘存贵指着身旁的保温桶和保温桶上装有西红柿辣椒炒茄子的塑料袋打趣道,“标配,四菜一汤!”“汤?”借着微弱的光线,记者在桌上仔细辨认着,司机们善意地笑着,指了指人手一碗的白开水……19∶45,由于天气原因,D2003次动车晚点,与正点到达临汾西站的D2514次动车几乎同一时间到站,大量旅客从出站口方向涌出。正在出站口外等待发车的1路、2路公交车瞬间挤满了旅客,见仍有下车旅客向公交车的方向走来,雷金萍一路小跑,向帐篷的方向喊着:“还有乘客没能坐上,再发一班!”正在吃饭的1路公交车司机赵爱爱放下碗就往自己的车前跑。

19∶55,满载到站旅客的1路、2路共3辆公交车依序发往市区。

“19∶55,发往市区3趟公交车。”雷金萍在出车记录本上边写边说,“下一趟过来到晚上9点了。”“你好,还有回市区的2路车吗?”一位参观完临汾西站的市民问雷金萍。“有,不过一会儿才发车,也快了,下一趟动车很快就进站了。”“好,我等会儿。”“对于我们来说,加班的辛苦、饭菜的好坏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得到乘客的理解。”一句通情达理的“好,我等会儿”触动了雷金萍心底一直紧绷着的弦。

原来,因为高铁相对距市区有些远,大量旅客单纯依靠出租车接送,运力明显不足。所以,延长至深夜最后一趟高铁进站后的公交车,并不是白天的正常班次,发车时间要和高铁到站时间对接,更多地是为了方便下了高铁的旅客返回市区,也就达不到间隔6分钟发车的频率。但一些市民因为不了解实情,常常将怒气撒在已经白天晚上连轴转的公交司机身上。

返程车上的小插曲雷金萍担心的情况,还是在当晚返回市区的2路公交车上发生了。

20∶40左右,2路公交车司机打开车门,为接送即将到站的D2516次动车上下来的旅客做着准备。此时,三三两两前来参观临汾西站的市民纷纷上车,准备返回市区。由于还不到发车时间,司机提醒大 家先不要上车,发车前再招呼大家。

然而,对于司机的提醒,着急回家的市民并未留意,投币上车后仍然沉浸在对高铁的感受中,车厢内的话题一直锁定在“高铁”上。

10余分钟后,公交车上的乘客渐渐从对高铁的感慨中回过神来,纷纷要求马上发车。公交车司机解释说:“人还没满呢,要等接上9点多在临汾西站下车的人才能发车。”对于这样的解释,车上有乘客情绪激动起来,“公交站牌上明明写着6分钟一趟,怎么能不按规定发车?”“早知道要等这么长时间我就不上来了,退钱!”面对群情激愤的指责、埋怨,公交车司机和站务员强压着心里的委屈,焦急地望向出站口方向。“乘客不了解情况,把对接到站高铁的加班公交当做正常开行的公交,有牢骚也在所难免。这种时候过多的解释可能更容易被大家理解为托辞、狡辩,场面可能更容易失控。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在了解的基础上多些理解。”雷金萍清了清略显疲惫的嗓音,无奈地苦笑着。

21∶05,D2516次列车到站,大批出站旅客被正等候在外的1路、2路公交车迅速“消化”。几分钟后,满载乘客的公交车在现场调度的指挥下,沿景观大道驶向市区。

编后

大西高铁开通运行无疑是我市的一件大事、好事、盛事,广大市民闲暇之余前往围观更表达了他们对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欣喜和关注。然而,运行初期,诸事繁杂,正常班之外,公交司机加班加点也只能确保在临汾西站下车的旅客能够安全返回市区,既无法按正常班时每6分钟发一次车的频率运行,也不能置即将到站的旅客于不顾,随时发车送前来参观的市民返回市区。

热爱一座城市,不仅要关注她的每一次进步,还应该包容她每一次进步时的蹒跚起步。请多一点点耐心,等等即将下车的远方旅客、归家游子;请多一点点理解,体谅几近疲劳驾驶、面对埋怨甚至无法自我辩护的司机师傅。指责,能使人进步;理解、包容同样能。(记者 段碧蓉 卞志强)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