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微电影传播文明正能量

2014-07-10 21:51: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郝海军 苏亚兵 实习生高望晋)随着社会的发展,微型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传播形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演绎了感动,演绎了欢乐,演绎了悲伤和哀愁。2013年8月,名为“一村一故事”微电影拍摄工程的文化项目在吉县8个乡镇正式铺开,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2014年4月18日,吉县拍摄微电影的事还上了央视的《新闻直播间》。截至目前,该县共拍摄微电影40余部,全都是群众编故事、群众当演员、演群众喜闻乐见的事。其中,谢恩》《苹果红了》《咱村的婆姨们》《想唱就唱》《弄潮人》《追梦》《暖冬》《妈妈》《回家》等微电影在县电视台陆续播放后,反响良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仅微电影《回家》的点击量已突破40万。

“以前村里办‘低保’,许多村民都来争,使得基层的群众工作非常难做。后来,县里就用微电影将办理低保的相关国家政策用本地老百姓、本地语言演绎出来,并在各村播放,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办‘低保’,没人争了,达到条件的人中,人们都紧着困难的人先办,这个微电影就起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吉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彦章说,现在吉县的许多果树,因为生长了许多年,树冠过于庞大,影响采光,从而影响到果品的质量,需要进行隔株砍伐,扩大果树间距,但这无非是“割果农的肉”,许多果农打心眼里不愿意砍树。后来实地拍摄了一些砍了树的果农,从开始不愿意砍树,到最后忍痛扩大果树之间的间距,再到产量变化、收入变化等方面的转变,通过微电影演绎出来,引导果农科学种植,并在全县范围内播放,效果非常明显。

吉县的微电影还挖掘了各村的好人好事、民俗文化等,起到了引导社会道德风尚、老百姓的价值观等作用。目前,在吉县县委宣传部的组织下,该县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给全县79个行政村每村拍摄一部微电影。这些微电影大多以村里的好人好事、创业典型、发展轨迹、民俗民情为原型,通过农民自己演自己、演身边的人和事,用这种新模式、新载体,推动群众自我组织、自我参与、自我教育,在融洽人际关系的同时,扩大先进文化领地,还原生活,还原好人好事,以榜样的力量教育身边的人,传递文明正能量。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