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王小庚)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下,我市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年度考核指标和环境提升年活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周密谋划、稳步推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
今年1至6月份,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市化学需氧量降幅1.08%、氨氮降幅1.18%、二氧化硫降幅1.23%、氮氧化物降幅3.15%、烟尘降幅0.55%、工业粉尘降幅0.68%,按目标、按进度完成了减排任务。
根据省环境监测站提供数据,今年1至6月份,我市空气综合质量指数为6.89,在全省排名第四位。市区PM10浓度为0.110毫克每立方米;市区PM2.浓度为0.069毫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9.2%。
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三大类14项指标中,全部完成11项,按序时进度完成3项。
根据省环境监测站提供数据,今年1至6月份,汾河临汾段出境断面(上平望断面)与入境断面(王庄桥南断面)相比,主要污染物COD浓度平均下降4.44%,氨氮14.43%。水质持续改善。
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100%。
牵头组织环境提升年活动。作为环境提升年活动牵头单位,市环保局承担着领导组办公室的职责。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他们坚持抓组织、抓协调、抓督查、抓考评、抓宣教,有力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组织协调上,他们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在第一时间起草制定了活动年实施方案和大气环境提升工程、水体质量提升工程、城乡清洁提升工程、生态治理提升工程和交通秩序提升工程五个专项工程的工作方案。领导组先后召开4次工作会议,办公室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制订下阶段工作计划。在督查考评上,他们坚持每月一督查,针对不同问题,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明察暗访、视频录像、约谈责任单位负责人等方式进行督察。在宣传报道方面,临汾日报、临汾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分别开设了活动专栏,及时进行动态报道,营造工作氛围。五大工程均取得了阶段性的可喜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工作,6月13日,市政府召开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推进会,对创模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全力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抓了十项工作:制订全市大气污染防治2014年行动计划;创新规范建筑施工工地管理,将市区129个工地统一编号,重新换发施工许可证;强力推进油气治理工作,现已有65家完成治理;对全市9个县(市、区)的114个污染源下达治理任务,要求10月份完成;加强车辆尾气治理,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6次上路环保执法检查,不断强化机动车环保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率;加快市区周边企业搬迁步伐,华翔铸造已于6月30日进入搬迁程序;针对城中村、城郊村冬季燃煤污染,制定了“冬病夏治”方案,正在抓紧实施;组织平川五县(市、区)及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赴河北省和天津市考察学习大气污染防治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正在积极完善我市治理措施;狠抓夏季秸秆禁烧工作,与去年相比取得显著成效;强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和炉灶工作,现已改造完成市区煤烟锅炉42台。
稳步推进污染减排。主要采取“定项目、明责任、建机制、拓领域、强督察”的措施,推进减排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向17个县(市、区)下达减排责任状;结合全市实际,确定工业减排项目194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125个,截至6月底,项目实施率已达到65%以上;上半年召开两次减排联系工作会议,组织专项督查3次,技术培训5次,确保了污染减排指标落到实处。
继续开展工业企业对标升级。按照突出三个重点的原则,积极探索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对标提质升级。全年确定64个重点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38个。建立月报告制度,纳入县(市、区)长目标责任状进行考核。5月中旬,在山西焦化集团组织召开了全市焦化行业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技术研讨会,研究执行新标准现有环保设施的应对措施,探讨焦化行业污染防治新技术,为新环 保法实施后的企业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不断强化水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监管。在地表水污染防治上,我市对地表水跨界断面考核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修订,考核范围覆盖到全市17个县(市、区)和2个开发区,考核河流增加到了13条,考核断面增加到了23个,实现了跨界断面考核全覆盖。加强主要河流治理。责相关县市对团柏河流域、汾河流域堤村段、赵城段的土小企业坚决取缔;督促霍州煤电集团加快矿井水处理项目进度,截至6月底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并投入运行。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上,组织开展了龙祠、土门、霍州郭庄泉域等水源地的综合整治。在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监管上,建立了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月报告和会商机制制度,通过定期督查、巡回服务,确保了污水厂达标排放、数据传输及时。
全方位开展环境执法监管。今年以来,以任务为牵引,以专项行动为载体,以联动为抓手,紧紧围绕环境提升年活动这一中心,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百日会战”、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零点和假日执法”等15次大的执法活动。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6000余人次,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67家,取缔42家,停产治理23家,行政处罚40家,罚款1800余万元,刑事立案4起,刑事拘留5人,治安处罚立案2起,行政拘留2人。形成了环保执法的高压态势,有力地震慑了各种环保违法行为。不断引深农村环境保护。今年主要通过抓“5件实事”,全面提升农村环保工作水平,即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积极协调住建、农委等部门,推动城乡清洁工程;对前三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进行了预验收;对没有纳入连片整治范围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制定规范化整治标准;在土壤污染防控上,确立了调查、划定、监管、试点工作原则,已经对全市已关闭机焦企业土地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正在汇总整理材料;启动了全市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目前正在编制规划。
持续开展环保宣传教育。主要开展了“三个系列活动”:一是以“六进”活动为抓手,在全市开展了“环保进校园”系列活动;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系列活动。组织了农村环保十杆旗、企业环保十颗星评选,编制了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等宣传手册。三是打造富有临汾特色的“6·5”世界环境宣传月。6·5期间,在全市范围内紧紧围绕“同心呵护家园,建设大美临汾”的宣传主题,组织实施系列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全市上下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环保工作氛围。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