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季:孙子放假 奶奶上岗

2014-07-18 08:17: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策划语:近日,网络上一组妈妈发“孩子被婆婆带后照”引发了广泛关注,有网友戏称奶奶是“潮童杀手”。暑假到来,孩子们放假了,但是老人们却“上岗了”,作为“托管大军”的主力,老人们几乎承担了所有的看护压力,然而被称作“潮童杀手”的他们却感觉很委屈,虽然尽心尽力,但有时却得到了“费力不讨好”的结果。现在,听听老人们诉诉苦吧!策划人:潘华玲

暑假老人成“看护” 力不从心求“支援”

暑假到了,孩子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假期,有了大量的自由时间,孩子们兴奋不已。但是,孩子的安全问题成了让家长们担忧的头等大事。对年轻父母来说,在生活、工作、教育孩子等方面压力很大,尤其是孩子们放假,不得不求助于父母,让老人帮忙照看孩子,似乎成了迫不得已的选择。

7月14日,在尧都区琉璃巷,记者遇到了去上课的张姓同学,他告诉记者,今年升三年级,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陪伴左右,所以就给他报了跆拳道班和英语班,然后送到了爷爷、奶奶的家。爷爷、奶奶的身体还算硬朗,每天陪他上下学,相比一个人在家的枯燥滋味,爷爷、奶奶家确实欢乐许多。“刚放假的那两天,爸爸、妈妈早早就走了,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中午回来做顿饭,下午又去上班了,我在家十分无聊,学习都没心思。自从来到爷爷、奶奶家,奶奶会给我做最爱吃的东西,还带我去公园玩儿,挺有意义的。今天,妈妈抽空来送我,我很开心。”张同学说完,张妈妈感到有些心酸: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我们也知道让老人带孩子不容易,可是我们实在是没时间,而且孩子也喜欢去爷爷、奶奶家,因为他们总是宠着他。”无独有偶,在我市百汇批发市场经营店铺的王女士对着记者大倒苦水。她说,老公是一名货运司机,经常不着家,她因为店里离不开人,也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女儿放假后,她只能让妈妈把孩子接走,让孩子在姥姥家度过假期实属无奈之举。“我妈身体不太好,庆幸的是女儿十分乖巧懂事,很听姥姥的话。反正现在是淡季,店里不算太忙,过些日子我打算关几天门回去陪孩子,让我妈也歇几天。”王女士充满歉意地说。

王女士说,其实让孩子去农村的姥姥家过暑假也很有意义,孩子能体验到与城里不一样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能让她有所担当,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而且老人们在家也十分孤独,经常让孩子回去陪伴,心情也会好一些。让老人带孩子难免会宠溺,让孩子变得任性,也会在习惯上有些改变,这就要父母们与老人多沟通,让孩子健康、愉快地度过假期。记者 梁娟

育儿观念有分歧 换位思考是良计

“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时下,一句在网上戏称隔代教育的顺口溜,形象地反映出当今“421”家庭一种新的伦理关系。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观念比较传统,生活方式和育儿理念与当代年轻的父母们多少有些差别,从而造成的误会,令双方身心俱疲。

家住蒲县黑龙关镇的张女士,有一个幸福的三世同堂之家。儿子常年在外地上班,并于5年前同来自吕梁的姑娘小莲喜结连理,并定居在临汾,张女士自然心里乐开了花。这不,更让她开心的是,3年前孙子晨晨出生了,由于儿子、儿媳都在临汾工作,照顾孙子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她的身上。尽管带小孩对于已年近花甲的她来说,得付出更多的艰辛,但是张女士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只要能把孙子照顾的健健康康,给儿子、儿媳减轻负担,那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可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却让她伤透了脑筋。

原来,每隔两个星期,儿子、儿媳都会回家来看望一次孩子。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由于孙子总跑不好好吃饭,我就追着给他喂饭,这时候,儿媳妇就对我说,‘他在我们跟前就挺好的,怎么在家就这么不听话呢?每次吃饭都这样,那怎么能行?’还有一次,正赶上秋收季节,怕孩子放在家里不安全,我们去地里时就把孩子带在身边,可是儿子、儿媳回来却不这样想,一个劲儿埋怨把孩子晒黑了……”张女士满腹委屈地向记者述说着当时的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类似这种照顾孙辈,出力不讨好的现象在隔代教育中较为普遍。“带一天小孩比干一天活儿还累。我们这还算是腿脚不错的,你看看,和我们同龄的那些老人,自己腿脚都不方便还得照顾孙辈,怎么会不烦呢?可即使我们尽心照顾还是不被儿媳、儿子理解,总是说我和老伴这个不对,那个不好,听着心里就很别扭。”在一旁的邻居王女士说,今年8岁的孙子好不容易放假了,我和老伴心想,放假了可以让孩子回农村来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儿子、儿媳非要让他参加兴趣班,其中有一堂钢琴课还必须得大人“陪读”。

王女士表示,对于这个决定,她和老伴也不便多说什么:说多了以为我们不想看孩子,只能顺着他们了。”王女士无奈地说。

记者 亢亚莉 实习生 黄欣欣

儿孙绕膝享欢乐 背后辛苦谁人知

每天下午,夕阳西斜,小区树阴下,总会上演一幕幕温馨的画面。爷爷、奶奶手拿扇子不停地“招呼”左右,一旁的孙子、孙女则在嬉戏打闹,相互追赶,欢笑声此起彼伏。“大手拉小手,相伴乐悠悠”,已成为暑假里出现在城市里的最多场景。

家住尧都区财神楼人防家属院的樊春花年近六旬,性格开朗。七年前,从家里迎来孙女时起,樊春花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看护孩子的重任。去年,家中又添新丁,对于孙子的诞生,奶奶樊春花更是疼爱有加,无论走到哪里提起这对宝贝孙子、孙女,总是乐得合不拢嘴。樊春花说:“当时给孩子准备婚房,就买在我们楼上,图的就是方便,特别是看孩子时,楼上楼下他们一上班孩子就交给了我。”“我家孙女活泼开朗,人一多就更开心了,这点像我。每每见到外人,我都叫她主动打招呼,现在小嘴特别甜。”如今,七岁的小孙女礼貌懂事,招人喜爱,樊春花深感欣慰。“我觉得我的眼光也很新潮,买的衣服款式也不比她爸妈买的差,而且我会给孙女变着花样的编辫子,每天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而,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老人们也常常是喜忧参半。

樊春花略显无奈地说,老人对孩子总会多些溺爱,渐渐地容易养成孩子骄纵的个性。对于日渐长大的孩子,以及自己身体状况的下降,在照看孩子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不让她长时间看电视,不让乱吃零食,可她却照做不误,有时还会跟我大吵大闹。只有等她爸妈回来,才乖乖听话。”樊春花说,小区位于闹市区,人多且复杂,为此,孩子的安全问题尤其令人担心。只要孙女下楼玩,她都会坐在小区门口当起“保安”。

如今,由于儿子、儿媳工作很忙,刚刚快“熬”出头的樊春花又不得不扛起照顾一岁小孙子的艰巨任务。“现在的身体不如从前了,照顾小孙子也明显感觉费劲了许多,不过,身边的‘爷爷奶奶团’都和我一样,只要能替儿女们减轻负担,就算辛苦些也没啥,毕竟儿孙绕膝,共享天伦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边话音刚落,只见樊春花急忙起身走向厨房,开始为孩子们的午饭忙活起来。记者 成华

渐行渐远亲子情 几多无奈引深思

现在的上班一族,孩子没人带,已经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传统观念中,爷爷、奶奶照顾小孙子、孙女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么这个被“照顾一族”心理有何变化?7月13日,记者走访了几个上初中和小学的学生,他们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度过的。

记者在车站街某小区采访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女孩,她叫小云,今年13岁。在她看来,只有爷爷、奶奶是他最亲的人。小云说:我不喜欢他(爸爸),他老不来看我……”小云的父亲在铁路上班,很少回家,母亲偶尔会到学校来看她,但从不来爷爷、奶奶家。现在小云的爸爸已经再次组建了新家庭,而且她也有了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可小姑娘就是不愿意回爸爸家住。“妈妈(后妈)对她很好,每次都给她带好多零食和玩具,想接回去住几天,可她就是不愿意。有时候,她能勉强住上两天……这孩子越长大,越不懂事了。”小云的奶奶说。

家住向阳路某小区的小阳,他的父母都是公交公司的司机,每天天不亮就走,看着星星回家。小阳已经上五年级了,在他的记忆力里,基本上没有全家人一起逛公园的经历。放学时,别人都是父母接,我每次都是爷爷来接……”小阳说的时候有些委屈。不是我不带他,我实在是没有时间,有时候倒个班,还要收拾家,洗衣服等忙家务,没时间陪他,再说他现在特别淘气,把他一个人放家里还不把家给我翻个天……所以放在奶奶那里,比较放心。”小阳的妈妈说。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他们基本上都对父母不“管”有些埋怨。然而,在生活节奏快的今天,父母这样选择也是无奈的,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孩子是有些委屈,但作为父母更多的是亏欠……目前,爷爷、奶奶照顾孙子,已经是一个普遍的、而且都能得到共识的社会现实,但是这样造成亲子关系的渐渐疏远,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记者 郝海军

隔代教育需理解 耐心沟通多关注

暑假,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轻松快乐的时间,而对于作为“托管大军”的主力老人们来说,照看孙子、孙女成了他们的主要工作,然而近年来一些关于年轻父母抱怨老人带孩子的问题不断出现,隔代教育中老人被当作遭质疑的一方,很多老人满腹“委屈”,为此记者采访了心理学专家,听听老人们的“委屈事”。

“现在,年轻父母一般都是双职工,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因此大多会将孩子托付给家里的老人照顾,这期间就会出现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差异。例如,老人对孩子多表现为疼爱和无条件的满足需要,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孩子过于“自我中心”,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这也让父母对老人产生抱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曹昌平告诉记者,很多隔代教育的问题都指向老人,这样的观点有失公平。

曹昌平表示,对于老人来说,晚年生活因为有了儿孙而变得丰富多彩,老人也想要“老有所用”,不想让儿女觉得自己没用,所以都积极的帮儿女看孩子。然而观念不同等原因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双方总是会产生“冲突”。年轻父母对老人教育方式的抱怨,一方面会打击老人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老人心理上的失落感,对于老人来说,他们把看好孩子看得很重要,年轻父母的质疑无疑是对老人的一种否定。

曹昌平建议广大年轻父母,要多看老人身上的优点,少说教育孩子的缺点,要学会与老人沟通交流。对于奶奶是“潮童杀手”这样的观念,年轻的妈妈们应该懂得用更“柔和”的方式去解决,例如,适当地夸奖奶奶让孩子穿衣服更舒服,然后花时间搭配好衣服交给奶奶,用建议式的口吻告诉老人应该什么场合给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

曹昌平表示,很多老人的教育虽然存在一些弊端,如过分地关注和保护孩子,阻碍了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孩子与人交际的能力很弱等问题,但是年轻的父母应该认识到,多理解老人、多关心老人,才能做到既让孩子得到科学的教育,又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