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各路商家纷纷加入团购“大军”,开启暑期经济“团购模式”,卖力吆喝赚个钵满盆盈。低价位、高享受成为团购受人追捧的主要原因,热情的消费者更是高喊“不团不出门”。
无论是寻找美食、看场电影,还是尽情K歌、享受美容,只要轻松一搜,团购诱惑难以抗拒。然而,在享受团购便利、实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策划人:杜臻
团购美食“价低廉”丰盛美食含水分
“今天我们吃什么?”去团一个吧。”已经是不少年轻人聚会的最佳选择,动辄两三折的价格吸引了人们更倾向于团购美食,随着暑假的到来,学生们成了餐饮业消费的主力军之一,各种各样的团购美食看得人眼花缭乱,然而“价廉”的团购,却并非想象中那么“物美”。
家住平阳北街的石蕊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上班族,吃饭、唱歌、电影……她样样都会先考虑团购,对于美食团购她表示,得“凭运气”。“有次朋友过生日,就团购了一家西餐厅的四人套餐,看着网上的图片都比较丰盛,上菜的时候发现少了一道,被告知那道菜没有了,而且团购不给开发票。”石蕊无奈地说。
今年刚高考完的陈晨有过与石蕊类似的经历,也遇到了让人添堵的“价廉”并非“物美”的美食团购。“考试完了和同学一起聚聚,就团购了一个四人套餐的石锅鱼,可能因为是饭点,所以吃饭的人特别多,但是我们团购的比正常吃饭的人多等了一个多小时,而且在上了菜之后我们傻眼了,四人套餐‘有点缩水’,对于我们三个女生来说都不够。”陈晨告诉记者,虽然有些团购确实让人有种“上当”的感觉,但是实惠的价格确实诱人。
随后,记者登录各大团购网站了解到,随着暑期的到来,我市各类娱乐场所也迎来了旺季,其中美食团购折扣不少,虽然没有专门针对暑期进行新的团购活动,但是团购的价格确实诱人,如一份“浪漫双人套餐”门店价为338元,而团购价则只有98元,但是大多数团购购买须知中标注了“具体事宜请与店内协商”等字眼。
市民石蕊表示,虽然有时候可能会被“坑”,但是团购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例如价格实惠、方便市民等,在选择上多注意看清条款,应该会享受到团购带来的“物美价廉”。(记者 潘华玲)
团购推动电影票房
打开生活类的团购网站,“电影”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长盛不衰的单元。尤其进入暑期档以来,各路大片争相“登陆”,市民们蠢蠢欲动,电影票的团购量随之持续上升。
7月17日下午,市区解放路某影城的售票窗口前人满为患,不少人握着手机焦急地等待。
“我们在网上一共团了五张票,现在准备在售票口那里选电影和座位。”正在排队的李先生说,“我平时就喜欢在网上团购,觉得方便是最主要的,所以电影票也就习惯性地在网上团购了,到了影院直接换票就行了。”团购方便、快捷备受影迷青睐,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低价才是硬道理”。刚看完电影的一对情侣分析道:一张2D影票的售价在50元左右,根据影院不同,团购价格在26元—28.5元之间。而3D电影的单价是60元—66元,团购价格多在31元—36元,团购可以节省近一半的钱。”在团购时代前的暑期档,电影票价维持高位,看电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儿。自从电影票团购盛行后,影迷们不需要再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而且在多家可以团购电影票的网站上,点击“电影”首页后,近期上映的大片一目了然,同时能够看到评分和热门的影评,包括上映的影院和播放的时间段,给影迷和选择困难户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随后,记者又来到临汾影剧院的售票窗口,通过半个小时的观察,留意到观影的市民中一部分是直接报密码换票,而另一部分是手持学生证购票的。“进入暑期以来,学生成了主要的消费群体,现在热映的几部新片也十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几乎天天都是高峰期。”该影院杨经理介绍,使用团购票的人数与使用学生证的人数不相上下,学生证相较团购而言,还略优惠一些。但是,团购的力量不容置疑,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售票数量,提高了我们整体的销售水平。”团购电影票不仅让观众享受优惠的票价,而且也有力地拉动了观影人数的增加,培养了观众市场,对电影市场是一项利好。影院也借助团购网站聚拢了超高人气,赚得不少关注率,销售量显著提高。对观众、影院、团购网站而言,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记者 李静 实习生 张艳)
美容消费遭遇尴尬
如今,各路潮人玩转团购,足不出户轻轻一点,便把当天的消费行程安排的妥妥当当。但即便是资深的团购“专业户”,也经历过强行消费、不公待遇。
24岁的李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团购达人,一直践行着“将团购进行到底”的信条,然而,在一次团购汗蒸体验时,却遇到了尴尬。
在一次偶然的“淘优惠”中,李钰发现竟有一个9.9元体验汗蒸的团购活动,价格诱人,于是李钰毫不犹豫地抢订两份,邀上闺蜜按照网上提供的地址来到向阳西路某高层单元楼内。
不同于其他团购商家只验证团购号的形式,老板让所有到访顾客都写下详细的身份信息。
“一进门这个举动,就让我感到不舒服,但想着后边应该不会再受到干扰了,于是填完就开始享受汗蒸。”一个多小时汗蒸结束,李钰与闺蜜倍感神清气爽。从汗蒸房走入休息室,立即迎来老板热情的招呼,我们这有很多款面膜,汗蒸完后敷面膜最有效了,快躺下我拿面膜给你敷一个,价钱也很实惠。”并不想被老板牵着鼻子走的二人,连连拒绝,我们不用,我的脸比较敏感,不喜欢用面膜。”可老板并不在意她们的说辞,执意要拿些面膜给她们选。一气之下,李钰扭过脸不再与老板答话。
在动身离店的时候,老板又劝说两人办张会员卡,并告知网上团购虽然实惠,但只能团购一次,如不办卡就无法再次享受这样的优惠。
“老板的热情,让我很难为情,我们一路拒绝,这让我都觉得自己有些不近人情,但老板提到的关于从此不能再团购进店消费,让我觉得很过分!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样的状况,让人消费的很不开心。”李钰对记者说。
团购的尴尬经历,大三学生张泽也遇到过。“朋友推荐了一家理发店,但收费相对较高。于是我就在美团网上搜索这家店,果然有团购。”订购成功,张泽便兴高采烈地去了这家位于科委巷的理发店。
“一看是团购,店员便随意安排了一个类似实习生的男孩给我剪,剪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完全比不上朋友直接到店付款时剪出来的效果好。”张泽气愤地对记者说。随后,她登录团购网站,在评论栏中发现与她有相似遭遇的并不在少数。(见习记者 杜臻)
团购唱歌遇“叠加”如此消费遭人嫌
就餐、洗浴、旅游、看电影……时下,团购网站因品种繁多、价格实惠,受到了市民的热情追捧,然而消费者在享受团购带来的优惠和便利的同时,遇到的窝心事也着实令不少团购消费者大有“被消费”的感觉。7月19日上午,家住向阳路博浩源小区的王丽就向记者反映了她在团购时遇到的窝心事儿。
王丽说,前两天的一个下午,她和朋友在网上购买了一张位于市区南外环一家KTV的团购劵,邀请三个朋友一同前往,然而当她们满心欢喜地顶着烈日,坐了近45分钟公交车到达商家所在的地方时,却被KTV工作人员告知“迟到了”。“当时我们几个都看了表,离商家规定的时间还有将近半个小时,怎么就会迟到呢?这时工作人员解释到,尽管我们确实在约定的时间里来了,但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团购券上说的那种包间已经在几分钟前被先来的顾客订满了,补救办法是,如果想享受团购优惠的话,就只能进行升级,也就是说,可以现场再买一张团购券,将之前购买的小包升级成中包。”王丽委屈地向记者诉说着当时的情况。
最后,在讨论无果的情况下,王丽和朋友们只得“委曲求全”。“我们大老远的过来,就这么回去了感觉挺不值得的,我们算了一下,再买一张团购券相比起原价来至少便宜了些,可是这种被‘强制消费’的感觉,搅得人心里真不好受……”王丽无奈地说。
无独有偶,家住卧牛小区的张女士表示自己也遇到过这种被“涮”的现象,可是为了图便宜或是方便,自己通常都选择了忍气吞声。而邻居范女士则不这么认为,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一定会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宁愿白跑一趟,也不会纵容商家这种玩弄顾客的行为,因为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只会更加纵容商家的这种强制消费行为。”范女士说。(记者 亢亚莉 实习生 黄欣欣)
团购“跳水”留心陷阱
饭店吃饭,团一个;外出旅游,团一个;激情欢唱,团一个……又是一季暑期到,五花八门的团购网站也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贵客”,伴随着暑期消费“大军”的来袭,只需手指一动,便可吃喝玩乐“团团转”。在此,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暑期团购“大跳水”,谨防“低价”藏陷阱。
“眼下,正值暑假,蜂拥而至的‘学生军’,也成为了假期团购消费的‘先头主力’,尤其是在旅游、KTV欢唱、外出就餐等方面,更是让各大团购网站忙得不亦乐乎。”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江栩说,就拿旅游来讲,个别旅行社为了将目标客户群紧紧“锁定”,常常以超低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结果却是景点游变成了“购物游”,价格看似是便宜了许多,但服务也跟着不知不觉“打了折”。因此,作为暑期团购一项重要“订单”,消协提醒大家注意,切莫因为价格便宜就和一些“杂牌”旅行社签订协议,一定要选择具有法人资格的旅行社。同时,要明确行程中的景点和费用,弄清团费包含哪些旅游项目,做到明明白白、心中有数。
团购虽实惠,小心更“靠谱”。面对暑假期间形形色色的团购消费,江栩建议广大消费者选择团购前,应首先查看团购网站是否具有ICP备案号及能否点击其相关链接。同时,要注意查看网站介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是否齐全,一般正规团购网的联系方式包含邮箱、电话、联系人、地址等信息,而不正规的团购网一般只留有一个QQ号或者邮箱,甚至页面上只显示“在线提交”。
“团购时,尽量选择规模较大、口碑较好的团购网站,警惕超低价团购。团购前,要看清网站对商品的细节描述、消费规则,多与网站客服联系,咨询清楚后再下单。另外,数额巨大的团购要谨慎,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担保交易方式,或要求货到付款。”江栩表示,团购结束付费后,应当向商家索要正规发票。
此外,对于商家给出的口头承诺,也要注意看对方是否会确切地落实到购物合同上,一旦以后发生消费纠纷,也可以作为消费者主张权利的重要证据。(记者 成华)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