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好多事让人无奈,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家住尧都区枕头乡安沟村的苏朝杨今年22岁,身高不到1.55米,体重不足50公斤,天生残疾,本身就是个不幸,然而,2011年10月,母亲意外离世;同年年末,父亲查出了脑垂体腺瘤,做手术欠下了不少的债务,今年8月,父亲的脑瘤再次复发,急需二次手术。接二连三的变故,使得这个原本很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身残志坚毅然学医苏
朝杨的母亲未婚时,就患有哮喘病,幸运的是他哥哥顺利降临人间。当母亲怀上苏朝杨时,因哮喘病复发而不得已服药。正因母亲在妊娠期的服药,苏朝杨挣扎着来到人间后,他的身体发生着种种变化……
当发现孩子身体有问题后,父母就带着他四处求医,可都没满意结果。苏朝杨从小就下定决心,长大后挣了钱一定要把母亲和自己的病治好。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苏朝杨的哥哥初中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求学,而是选择了参军,这一去就是七年。
经过两次高考,苏朝杨考上了山西医科大汾阳学院,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选择学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苏朝杨说,学医毕业后,可以开一家私人诊所,这样就可以避免因自己残疾去公司应聘而遭拒,再者如果家里有个医生,母亲和他的病就会有希望。
即使考上了大学,高昂的学费对于年收入不足万元的家庭也难以承受。“爸爸给人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加上母亲看病的花费,每年年末家里所剩无几。”苏朝杨说,每年的学费是5800元,至今第一年的学费还欠4400元;第二年的学费是申请的生源地助学贷款,虽然现在已经实习,但第三年的学费仍没有着落。
还没来得及规划以后的人生,一个晴天霹雳朝他袭来。“在学校时,我得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谁都没想到她会一个人静悄悄地走了。更为遗憾的是,我们所有人都没来得及见她最后一面。”提及母亲,苏朝杨满脸内疚,他说,当时哥哥在上海当兵,年仅16岁的妹妹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城里打工,爸爸常年在外四处奔波,只有母亲一人在家务农。2011年10月11日,舅舅家的孩子当兵临走前,到家里与母亲道别,一进门却发现躺在床边一动不动的母亲,当时她的脸没有半点儿血色,身体已经冰冷僵硬了,很安详地闭着眼睛。
“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母亲到底是哪一天去世的。”苏朝杨几度落泪,泣不成声,最后家人不得不把发现母亲不在的前一天当作忌日。
爸爸急需二次手术
母亲走了,一个家变得支离破碎。俗话说“祸不单行”,父亲在母亲去世后不久查出了脑垂体腺瘤,做了手术。在外读书的苏朝杨,直到过年回家时才得知此事。
“在父亲手术期间,哥哥负担了5万多元的手术费,其余的都是亲戚们凑的,床头守着的是年仅16岁的妹妹,而我什么也没做。”苏朝杨自责。
今年8月3日,苏朝杨请假从医院回老家办理生源地贷款事宜,偶然间听父亲说他的头很疼,于是便陪父亲去医院做检查。做完检查,医生告诉苏朝杨,他父亲的脑瘤复发了,已经长到了压迫视神经的程度,希望尽快做二次手术,否则会有失明的危险。
“二次手术?”听闻这个消息,苏朝杨感觉自己几近崩溃,第一次为父亲做手术花掉了哥哥全部积蓄,现在还欠外面几万元的债,面对急需二次手术的父亲,该怎么办?
“46岁的父亲,经过第一次手术已经苍老了许多,受脑垂体腺瘤复发的影响,现在视力开始变得模糊,听力也有所下降,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妹妹因此经常在电话中哭泣,为父亲做第二次手术是全家人的梦想。”苏朝杨说。
目前,苏朝杨已经咨询过山西省人民医院的专家,第二次手术还需要大概7万元左右。本来伤痕累累的家庭再次受到重击,苏朝杨一家希望得到社会的援助,帮他们渡过难关。(记者 赵亿平 实习生 陈晖)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