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呛,咚咚呛,咚呛,咚呛咿咚呛……”喧嚣的鼓乐声沿着马路穿透到很远,7月23日晚,记者来到涝洰河公园看到正在练鼓的锣鼓队,只见鼓手们腰挎大鼓、手握鼓槌,将激情奔放的夏日乐章洒遍上空。
这支正在练习的锣鼓队由段店乡东王村的妇女组成,在涝洰河公园旁,最近每晚都会自发的来此练习敲锣鼓。听着威风凛凛的锣鼓声,在炎炎夏日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公园附近的一道靓丽风景。
●锣鼓队练习气氛浓
在广场舞占据健身活动半壁江山时,把威风锣鼓作为平时的娱乐休闲活动更显特别。夜晚的公园是安静的,威风锣鼓的节奏打破了这种沉静,女子锣鼓队的队员们都在卖力练习,除了要参加近期的一个活动,更多的是兴趣、爱好激励她们参与。
“我们最近每天晚上都来练习打鼓,从晚上7点开始,差不多练两小时,到9点多的时候就回家了。因为地方有点偏,在这练习不会影响到居民,而且也离家近。”鼓队教练惠月亲介绍,她们是自发组织的锣鼓队,每天晚上用三轮车、电动车等把锣鼓运来再运回。看似不太轻松的锣鼓,还要一直挂在身上练习敲打,就这样她们依然每天坚持练习。
东王村女子锣鼓队是今年新成立的,领队的是村民惠月亲、杨金平,集结了东王村大约六七十人参与,全部是妇女。她们表演锣鼓的手艺都是村里老辈人传下来的,也是传承了传统文化。锣鼓队全部招收女性,惠教练说: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女人也能敲锣打鼓,一样能敲出威风锣鼓的气势来。”东王村女子锣鼓队只是段店乡众多村落中的一支,逢年过节都会有表演活动,时常也会被邀请到尧都公园进行表演。
据了解,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所以俗称为“威风锣鼓”。
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集会游行,便会出现在民间。威风锣鼓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据传,这种锣鼓演奏形式开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锣鼓队组建惠民众
妇女在农村的生活一般比较单调,时常围绕着家庭转,鲜有自己的娱乐活动。现如今,农村生活变好了,农民很大程度上从土地解放出来,变则思通,妇女也慢慢从家庭束缚中“跳”出来,开始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
参加女子锣鼓队的都是东王村的妇女,这不仅陶冶了情操,更锻炼了身体,人们觉得这个主意挺好。“敲锣鼓好处太多了,大家一起交流、练习,愉悦了身心,还能提高业余文化生活。要不参加活动,在家就有点儿无聊。”锣鼓手朱女士说,她原来的职业是小学老师,放暑假了就来参加村里的女子锣鼓队。
一开始她对锣鼓兴趣不高,在家人的鼓励下,慢慢爱上了敲锣鼓,在外地上学回来的孩子也被她感染的学敲锣鼓,可谓是全家总动员。
正说着,一位队员来给惠教练看她刚敲坏的鼓槌,鼓槌已被敲裂了一部分。她说:我一听见这鼓乐声心情就好,就想动起来。”看得出她很喜欢锣鼓,生活中她是全职家庭主妇,女子锣鼓队的成立让她有了“新职业”。
记者 遆红戎 实习生 祁思琪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