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道德楷模 传递人间大爱

2012-12-03 10:11: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张莹超 赵文家)他们用平凡的感动传递力量,他们让道德的光芒辉映平阳。11月29日晚,我市举行了“第二届十大道德模范”暨“百名文明公民”颁奖典礼。这次颁奖典礼的主题为“喜庆十八大展道德力量”,被评选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类,10名道德模范和100名文明公民受到隆重的表彰。

晚会现场简约、庄重、感人,采用播放短片、情景再现、歌舞表演和歌唱等形式,获奖的道德模范们朴实而又坚定的获奖感言,得到了在场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观众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道德模范的由衷敬意和景仰。

为充分展示我市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切实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文明临汾”创建活动,市文明委开展临汾市第二届“十大道德楷模”评选表彰活动,经全市各地群众踊跃推荐,各县(市、区)文明办、市直文明办、市金融系统文明办推选上报,临汾市第二届“十大道德楷模”评选委员会认真审定,确定34位道德楷模候选人。按照评选表彰工作程序,于今年7月25日至8月5日,在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临汾广电网、临汾文明网等媒体同步刊登,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最终评选出“十大道德楷模”。

获得第二届“十大道德楷模”的10名道德模范是:送一桶水捐两毛钱的“送水哥”茹向辉、一句诺言而感恩终身的农民芦来柱、坚守大山无怨无悔的护林员原慧江、路见不平勇斗歹徒的好党员贾鹏武、德技双馨悬壶济世的好医生李富贵、奋不顾身舍身救人的“火烧哥”赵水林、诚实守信践行诺言的企业家赵松山、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献血哥”李天恩、不离不弃伺侯婆婆的好媳妇贾玉桃、含辛茹苦照料弃婴的好心人马建红。

此次受表彰的10名道德模范和百名文明公民都是长期在各自岗位默默耕耘的开拓者、践行者、奉献者,他们以平凡的善举诠释道德的伟大,他们以真诚的付出升华人生的境界。面对主持人的提问,道德楷模的回答更是让人肃然起敬。吉县屯里镇太度村农民芦来柱放弃优越的条件回到养父母身边,悉心照顾二位老人,并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脱贫致富,“答应了的事,就不能不去做,养父母对我有养育之恩,我理当回报,再穷再苦也值了。”因诚实守信经营,践行诺言的企业家赵松山的回答赢得在场所有人的阵阵掌声,我觉得口头诺言比书面协议更重要,要一诺值千金。”“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和关爱,虽然目前的情况并没有多好,但是我不会放弃,也不会灰心,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当选“孝老爱亲”模范的好媳妇贾玉桃面对生活的艰难,依旧没有被吓倒,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阳光。

此外,获得“百名文明公民”荣誉的代表来自各个行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今后一定会一如继往,努力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诚实守信道德楷模

一诺千金。是你们,种下诚信的幼苗,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你们在赢得信赖和尊敬的同时,也让社会洋溢着温暖和爱意,让人们的心灵透进更多的阳光。诚信是一面火红的旗帜,旗帜不倒,真情永驻。

 

赵松山 河南华安建设有限公司汾西分公司负责人

“口头诺言比书面协议更重要,人不能言而无信。”在赵松山眼里,做人要有诚信,做生意也应该诚信经营,自己亏点无所谓,但是心里觉得踏实。

赵松山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商,多年来始终践行着诚实守信,无论市场如何变换,他都会严守承诺,按合同兑现。2008年在开发建设汾西城内一幢住宅楼时,与拆迁户马立平签订了拆迁协议,同时将售楼价格在社会上进行了公开承诺。由于受市场影响,建筑原材料价格猛涨,2010年楼房建成后,楼房的实际造价与预算有了很大出入,如果还按协议售价售楼,就会有很大损失。在售楼过程中,公司领导层就如何售楼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面对可能带来的巨大亏损,赵松山却坚持以信为本,面对要赔本的买卖,仍按协议定价开盘。并按协议给了马立平一套住房,但由于马立平欠债多,把还迁房顶了债后又无房可住,老赵最终不顾家人的反对,又把给自己留的一套住宅房无偿给他居住。最终因开发此楼盘赵松山亏损了40多万元。

都说赵松山傻,但是在他心里却有一杆秤,做生意和做人一样,都要坚守诚实守信。赵松山的诚实守信绝不是偶然的。23年前,他在平遥县丢失了钱包,一名解放军指导员借给他五元钱,当年就去偿还未果。之后的23年当中他苦苦寻找当年的恩人,终于完成了人生这一桩感恩之情。五元钱的真情和23年的惦念的动人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在晋豫两地引起了强烈反响,纷纷称赞赵松山是诚实的有心人。

芦来柱 吉县屯里镇太度村村民

面对亲生兄弟的邀请,芦来柱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了贫困的山区农村,用他的真情伺候着养父母。面对亲人的质疑和众人的不解,芦来柱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把我抚养成人,我理应去回报他们,不能光为了自己,眼前生活再苦再累,我也不会放弃养父母,一定会照顾好养父母。”多年来,芦来柱用一生的心血和付出来兑现对亲人和乡邻的三个承诺。在出世五个月时,父母将芦来柱送给吉县的芦国生、芦红英夫妇抚养。虽然当时芦家生活也很困难,但对来柱如同己出,悉心照料。长大后的来柱于1997年回到山东老家探亲,当时,他的几个兄长和姐姐生活都很好,大家都劝他留在山东。但他依然回到了养父母的身边,践行着对养父母的承诺,为他们养老送终,照顾弟弟妹妹。

为了供养家庭,芦来柱参加了吉县造林专业队,把挣来的每分钱都用在了这个养他育他的家。

为了帮弟弟妹妹们成家立业,他直到42岁才和本村的刘金枝结为夫妻。婚后他践行着当初对妻子的承诺,对刘金枝的孩子视如己出,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她们娘儿仨受委屈。

芦来柱不仅仅对待家人诚实守信,对待邻里乡亲也是信守不渝,赤诚相待。他虽然身为队长,腿脚也有毛病,却总是挑难整的地挖,领取的报酬和大家都一样,从不计较。他坚守着对大家的承诺:我不会克扣大伙一分钱,咱都靠力气说话,挣钱要对得起良心”。

敬业奉献道德楷模

恪尽职守。他们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成了坚守的动力。把寻常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让平凡的人生放射出璀璨的光芒。他们每一个踏实的脚印下面,都镌刻着奋斗者的诗行。

李富贵 翼城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

李富贵1959年毕业于太原卫生学校,放弃了月薪几万元的工作,主动要求到缺医少药的翼城县工作,成为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五十多年来,李富贵扎根基层,不求索取,勇于奉献,用精湛的医术治愈了上万名患者,被群众称为“翼城一把刀”。退休后,尤其是身患肝癌后,李富贵于2009年9月做了肝移植手术,之后仍重返工作岗位,一如既往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在他从医期间,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干部群众,无论富人穷人,他都能随叫随到,他的足迹踏遍了翼城县的每个角落。他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兢兢业业工作,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从来不收受患者的“红包”和贵重物品。

“我是一名医生,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李富贵经常讲的一句话,他也是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曾有人用重金让他开一个假证明,被他拒之门外。有人以年薪5万元聘他到私立医院坐诊,被他婉言谢绝,每月仅拿300元的返聘工资,仍然留在医院发挥余热。李富贵表示:我是县医院培养出来的,我要为县医院做贡献。”李富贵先后获得省卫生系统“赵雪芳式的白衣战士”、临汾市“百杰名医”、临汾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因为工作劳累、积劳成疾,李富贵因患脑溢血,如今正在恢复当中,医院的同事们都期盼着他能尽快好起来,而李富贵也希望自己能尽快恢复,将一生的心血和经验出本书,将更多的医学知识留存下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原慧江 安泽县府城镇青松岭瞭望塔护林员

“长年累月呆在山上,说不苦是假的,但是一旦有了感情,便放弃不下这份工作。”提及自己的工作,原慧江心里也有很多的苦,但是凭着内心的一份执著和满腔热血,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大山。17年的坚守,让他对这片大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无怨无悔守护着这片大山。

原慧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林业工人家庭,1997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蚂蚁山林点、井沟林点、腰庄林点、采伐队、大豁子等林区一线从事采伐工、护林员工作。2006年初担任护林队长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他深知这份工作要求高、责任重。在青松岭瞭望塔护林条件非常艰苦,海拔1300米,用电是太阳能和电瓶储存,吃水要到二华里的老林点用三轮车拉水,如遇到大雪封山,就只能用雪水做饭。他的日常用品一买就一个月的,有时候吃的蔬菜已干枯变质。

青松岭的夏天,小动物会随意“串门”;冬天寒风刺骨,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都难以见到一个人。这时候无耐、无助、寂寞的心情难以形容,在电话里和家人、同事多说上几句话,都会令他心底感到无比的温暖,有时候他会站在塔上高声呼唤与大山对话。

十五年来他工作在深山野林,但从无怨言,默默地守护着安泽的大山,他是绿色的“守护人”。原慧江连续4年被评为林场先进工作者,青松岭瞭望塔两次被主管局评为林业系统模范防护站。

见义勇为道德楷模

义薄云天。是你们,面对危险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是你们,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撑起了新时代忠义文化的脊梁。

赵水林 襄汾县赵康镇北赵村村民

一个普通的山西农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九级村以卖火烧为生,为救两名溺水儿童,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托举起了一个“火烧哥”的英雄传奇,被网友誉为“最美火烧哥”。他的生活默默无闻,但是在人们需要他的那一刻,他却没有一点迟疑,用自己的真诚,书写了光辉的人生。

2012年7月13日中午,河北省安新县九级村的几个孩子在村边水塘戏水,有两个孩子失足掉进了深水区,挣扎着呛了几口水后开始往下沉,其余孩子则已被这突如其来的险情吓呆了。在该村卖烧饼的襄汾县赵康镇北赵村的赵水林,在外出进货,经过村口水塘时,正好看到了这一幕,急忙扔下摩托车往水坑边跑,一边告诉已经上岸的孩子赶紧回村告诉大人,一边脱了衣服毅然下水救人。但赵水林终因不熟水性、体力不支,不幸溺水身亡。

赵水林不顾个人安危,勇救溺水儿童的事迹在各级媒体登载之后,引起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强烈关注,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崇敬之心,并亲切地称他为“最美火烧哥”。共青团临汾市委也追授赵水林同志“五四青年奖章”荣誉称号。

 

贾鹏武 山西煤销集团尧都有限公司文汕洗煤厂厂长

“谢谢单位和好心人的关爱,我的身体现已恢复,感谢大家的关心。”在颁奖现场,贾鹏武对自己的见义勇为事迹显得十分低调,他说,谁碰到这样的事都会出手相助。

2011年12月28日23时许,贾鹏武驱车回家,路过滨江小区时,发现有人盗取停放在小区门口轿车的轮胎。当时,盗贼韩某已将一辆广本雅阁轿车左后轮胎拆下,正在卸左前轮胎。

贾鹏武大喊一声冲上去,盗贼转身就逃。他一面大声喊捉贼,一面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追。穷凶极恶的韩某眼看走投无路,索性转头与他展开搏斗。

搏斗中,盗贼掏出凶器,一刀刺进了贾鹏武的胸部,但他全然不顾伤痛,仍然与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一番恶斗,终于将盗贼死死地压在自己身下。见到盗贼被闻声赶到的小区保安和业主们从自己身下扭住,贾鹏武站了起来,不想身子一软瘫倒在地,汩汩流出的鲜血已染红了半边衣服。随后贾鹏武被紧急送往临汾市人民医院救治,诊断为:“胸部刀刺伤,右心室破裂,心包填塞,休克”。经医护人员三天三夜地紧急抢救,昏迷70多个小时后,他才终于挣脱了死神的魔爪。

 

助人为乐道德楷模

仁者爱人。你们用浓浓的心,热情的手,扶危济困,雪中送炭。是你们,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让大爱、博爱之心,如春雨滋润大地,浇灌万物,迎来爱暖人间,春色满园。

 

茹向辉 尧都区安吉尔送水站送水工

一名普通的送水工,怀揣着对公益事业的执著,每送一桶水便捐出两毛钱。

多年来,累计送出上万桶水,已经捐出2400元。钱虽不多,但是茹向辉的事迹却令人感动。

2003年,尧都区政府号召向贫困山区儿童捐款后,茹向辉将平时卖豆腐攒的300元钱捐给了贫困学子。2004年,他在河底乡洗煤厂上班,当时有个工友罹患肺癌,他捐了200元。2008年,他到安吉尔送水站当了一名送水工,虽然工作辛苦、工资微薄,但他有毅力做好,并且继续回报社会。2009年尧都区慈善总会在全区开展“天天有善念月月有善举”的慈善募捐活动,他决定每送出一桶水就捐出两毛钱,与尧都区慈善总会签订了捐赠协议。这些年,他累计送出12000多桶水,向尧都区慈善总会捐赠了用汗水凝聚成的2400多元善款。茹向辉小钱大爱,坚持捐款的事迹先后被中国文明网、山西文明网、北京电视台、山西卫视、黑龙江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

“虽然我能力有限、收入不多,但能捐一点是一点。”茹向辉说,我是爱的受益者,愿意成为爱的传播者,我会一直做下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李天恩 侯马北工务段临北工区线路工

李天恩是一名普通的线路工,但是他心怀大爱,14年来,献血总量累计达13.8万毫升,献血总量居我市之首。

1998年年底,由部队退伍、被安置到铁路工作的李天恩,拿着第一个月不到600元工资,给山西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捐了100元,献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爱心。从此以后,李天恩开始了自己的爱心之旅,定期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钱来奉献爱心。2003年,他加入春蕾计划,开始资助两名贫困学生上学,这一资助就是3年。

1998年,22岁的李天恩第一次走进献血站献血。

2003年非典期间,大家不敢出门,“血荒”日益严重,李天恩越想越着急,横下心跑出去献血。14年来,李天恩的献血总量累计达13.8万毫升,他的献血总量居临汾市之首。

2006—2011年,李天恩连续6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提及自己的事迹,李天恩有点不好意思,连称:“只不过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李天恩并没有把自己献血的事作为骄傲自豪的事,话语当中十分低调。

 

孝老爱亲道德楷模

大爱无声。是你们,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一粥一饭、一言一行,彰显了炎黄子孙的人性之美,续写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明华章。

 

马建红 大宁县太德乡茹古村村民

“我们才30多岁,还能干,只要有能力,我们就要把这个孩子养活下去。”在马建红的眼中,捡来的儿子马党伟就是夫妻俩的希望,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健康成长。

马建红是大宁县太德乡茹古村村民,2008年9月9日傍晚,他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路边放着一个破被褥,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个被遗弃的男婴。这时他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收养孩子,并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马党伟。

马建红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农民,生活本不宽裕。

弃婴的到来更是让这个家庭经济拮据。后来经诊断,小党伟得的是先天性硬脊膜膨出。这种病需要手术治疗,即便做完手术,也会终身坐轮椅,大小便失禁。但夫妻俩并没有放弃,多方寻医问药,精心照料着小党伟。为了给小党伟买牛奶和治病,他们欠了几万元的债。

在社会的关爱下,小党伟终于做了手术,现在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但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地治疗,妻子去太原打工,马建红一个人带着孩子在临汾城里打工赚钱,孩子的后续治疗还需要花不少钱,能多赚点就多赚点,让孩子有个健康和完整的身体。”马建红如是说。

 

贾玉桃 洪洞县大槐树镇弯里村村民

“我不能倒下,我放不下这3位亲人。”面对生活的艰难,洪洞县大槐树镇弯里村农妇贾玉桃依旧信心十足,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她都不会放弃对自己亲人的照料。

1975年,20岁的贾玉桃与弯里村刘明结为夫妻。

1994年,38岁的丈夫突发脑血栓,四肢无力,言语不清,大小便失禁。她毫无怨言,每天细致入微地照料。可祸不单行,在丈夫生病后的第三年,婆婆又患上了脑血栓,她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娘一样,换洗、擦拭、清理,仔细地护理着老人。2009年,又一个不幸的消息降临到这个原本就饱受打击的家:公公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公公生病的那些日子里,柔弱的贾玉桃硬是一个人悉心照顾着3个人,每天为他们端洗脸水,做饭洗衣,端屎端尿,直到公公去世。多年来,丈夫和婆婆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每天晚上尿四五回,有时候,贾玉桃整晚都睡不安稳。

为了不让婆婆和丈夫的身上起褥疮,她每天都得艰难地移动着丈夫和婆婆,18年来从不间断……目前,洪洞县已开展了向贾玉桃同志学习的活动。

贾玉桃从来没有埋怨和逃避,她对家人不离不弃的爱,感动了社会所有人。她用坚强和爱心为家庭遮风挡雨,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