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2013-01-22 09:19: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12年,全市政法机关将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年来,全市政法机关累计走访企业1200余家、重大项目工程600余次,约见企业代表、项目负责人400余人次,帮助重点工程项目解决法律问题600余个,为项目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累计化解矛盾299起,破获涉及重点项目犯罪的26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1人,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实践中形成了责任细化、任务对接、持续跟踪、良性互动的“六有、两评、六服务”工作机制。具体来讲:
    “六有”,即一是有机构。市委政法委成立“全市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组”,各县(市、区)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各部门成立重点项目领导组。二是有工作方案。制订了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和“四个年”活动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各部门在开展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活动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三是有牵头单位。各县(市、区)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各部门对辖区内重点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进一步细化了责任,针对每一个需要服务的重点项目摸清服务需求情况,确定由一个单位牵头,开展“一对一”服务,面对面解决困难,保证问题的及时解决,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四是有责任人。各县(市、区)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各部门在辖区内每一个项目的牵头单位中确定了一名责任人。五是有情报信息。及时掌握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把握舆情、了解民意、跟踪矛盾,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六是有工作手册。将全市359个重点项目中有服务要求项目的牵头单位、责任人、需要提供的法律服务等内容都以图表的形式登记造册、编制工作手册。
    “两评”,即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评价。市委政法委对各县(市、区)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各部门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和“四个年”活动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实施;年底对各政法机关的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检验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和“四个年”活动的成效,评选结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六服务”,即一是按调研提供服务。对全市所有重点项目进行摸底调研,分门别类,制订方案,针对性提供服务。市两级法院更新司法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建立便捷服务机制、联系企业机制、报告联络机制与联系协调机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设立“流动法庭”,靠前服务,提前介入,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尧都区检察院先后深入重点企业调研,听取了企业对检察机关的法律需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尧都区公安局成立了100人的保障队伍,将私采滥挖和各类干扰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欺行霸市行为作为第一位的打击重点。市公安局直属分局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6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5名,调解各类纠纷和治安案件86起,为尧都区重点项目建设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
    二是按需求提供服务。按调研提供服务解决“面”上的问题,按需求提供服务解决“点”上的问题,每个项目都有个性差别,需要提供的服务千差万别,按需求提供服务就是针对单个项目,进行“量身定做”、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尧都区法院河西法庭,针对市新医院项目建设拆迁中征收土地形成的赔偿款分配等许多矛盾,主动出击,进入各村,在村委会的配合下,积极开展庭前调解,通过调解撤诉案件达20余起,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是组团提供服务。为了给每个重点项目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对单个政法机关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我们组团提供服务,形成多单位联合服务项目进展的局面。中南铁路通道工程中出现的非法建筑一事,洪洞县由公安、检察、法院联合起来,为广胜寺镇、南秦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及拆迁征地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解,让村民认识到错误,及时纠正,使该项目顺利进行。市司法局组织市直12个律师事务所与17个县(市、区)和2个开发区进行对接,从项目的洽谈、工程的建设以及达产达效方方面面提供法律服务,做到了责任到律师所、任务到律师身上。从5月份开始,组织经验丰富的律师作为政府法律顾问先后6次参加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破产企业职工座谈会,为政府正确决策、依法执政、依法管理提供了参考,从法律的角度对职工们的疑虑进行答疑解惑。
四是上下、区域联动提供服务。对于县级政法机关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有困难的项目,由市委政法委统一协调,市、县两级政法机关形成上下两级联动服务机制,共同解决问题。2012年6月20日,因临吉高速公路建设方拖欠农民工劳务费用、当地材料供应商货款共计1100余万,引发百余名农民工、材料供应商设卡堵路,并到县政府围门上访。市政府了解情况后,及时安排律师参与调解,积极为农民工和供应商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疑问,并安排吉县司法局决定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引导他们依法维权,缓和了农民工、材料供应商情绪,保证了临吉高速重点工程的顺利建设。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是市、县两级政法机关服务保障的重点,市司法局整合尧都、霍州、洪洞、襄汾、曲沃、侯马6个县(市、区)30个律师事务所、7个公证处的法律服务资源,组建了“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法律服务团,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形成区域之间联动为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定点式的法律服务,为汾河经济带重点项目的筹备、签约、落地、减少和化解风险做了大量的预防性法律服务。。
    五是以司法建议提供服务。在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活动中,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共性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或项目单位和当事人提出司法建议,以帮助及时改进工作。全市各级司法机关共发出有重大意义的司法建议书2份,挽回经济损失1700多万元。
    六是以接受举报提供服务。对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工作中服务不到位以及偶发事件,市委政法委、各县(市、区)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各部门均设立了举报监督电话,专人负责,全天候受理涉及重点项目的投诉举报事宜。
    2012年,全市政法机关在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一些成效,但还有许多不足,还存在不平衡、不主动、不周全的问题,下一步还要不断完善提高。第一,要客观看待和评价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不能夸大政法工作服务重点项目的作用,目前重点项目的落地,主要矛盾还是人才、资金、资源、环境、技术、土地、产业政策等因素。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政法工作服务重点项目的意义,司法环境、治安环境的改善,企地矛盾的化解、市场秩序的维护对项目落地有重大促进作用,可以解决投资方的后顾之忧,促进项目的实施进程。第二,“四个年”活动是年度要求,但“四个年”活动的精神实质和“四个年”活动形成的好措施好政策好作风好环境好制度具有延续性,一定要巩固提高今年形成的一套工作机制,将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项常项工作,一年一年抓下去,并且要一年比一年抓得更好。

(通讯员 张东红)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