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番关乎春节的情愫,但凡触碰年味的分量,很多时候是因其可以完美兑现那一湮没于心的阖家团圆之情结而被赋予无限憧憬与由衷期待,进而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而对临汾劳教所副所长于保东而言,这一点则更显得弥足珍贵。2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临汾劳教所,试图管窥这位劳教干警非同一般的春节体验。
今年刚步入不惑之年的于保东家在朔州市怀仁县,自2010年11月到临汾劳教所“履新”以来,就必须习惯适应每半个月才能回一趟家的固定模式。所里领导虑及他的情况“特殊”,每年春节长假都“网开一面”不给于保东排值班任务,目的就是让他能够享受这一来之不易的探亲机会。
“今年的情况更为特殊,”于保东苦笑了笑,“腊月廿六那天恰巧需要送一位所外就医的学员回老家大同,我就搭顺车一道回家了。”当天车子9:30从所里出发,下午3点钟才赶到大同。安顿好这位学员后,于保东并不着急回家,次日又转道浑源对另一位所外就医的学员进行了家访。这一耽搁,于保东直到腊月廿七晚上才回到怀仁家中。自然,少不了媳妇的一顿数落:“你不是昨天早上就坐上车了吗?怎么现在才到?”
心怀愧疚的于保东清楚自己平时无暇顾及家务,回到家后几乎是“足不出户”,又是帮媳妇做饭洗碗,又是跟刚上初一的儿子交流辅导功课,掌控一切有效时间留给家人分享。“不夸张地说,在家里的时间可以说是用读秒的频率来计算的,即便如此,依然觉得这一周的假期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就已经结束了。”于保东言语中透着些许无奈。
用于保东的话说,今年的春节其实过的也很平淡,但能回家跟父母聊聊天唠唠嗑,帮妻子多做一些营生家务,尽到做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自己就感觉很有意义,对身在千里之外(怀仁到临汾距离超过500公里)异乡工作的他来说,这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以前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可能是离家远了,老是不由得思念爸爸妈妈。这不今年回家,我头一次帮妈妈洗了碗,还给妈妈买了一部老年人手机,也算是略尽孝心。”
每年春节返程的路,于保东的脚步都迈得格外沉重,今年亦不例外。初六晚上11时50分许,包头至临汾的2462次列车缓缓驶入怀仁火车站站台。拗不过执意要去车站送行的妻儿,于保东此时此刻必须再度忍受一次离别的煎熬。离别的车站,两条腿像灌满铅的于保东不知踱了多少步才走上了车。一上火车,看见窗外儿子眼中流露出的那种依依不舍的神情,这位汉子的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
“春节本就是个全家老少欢聚一堂普天同庆的节日,可我们劳教所里过年总得有人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特别是节日期间一些学员的思想情绪会出现明显波动,场所安全就更需要得到保障。我们一定要把一切工作做到前头,让学员也能切实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关怀的温暖。”于保东神情严肃地告诉记者。这时一旁的所办公室行政秘书田熠建也插话道:“别看于所回家了,可过年这几天几乎每天给所里打一个电话询问学员情况,甭提多上心了!”春节期间,由于保东精心打造的临汾劳教所“矫治文化节”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趣味运动会、感恩大演讲、棋牌类竞赛、打亲情电话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很好地调剂纾解,丰富充实着学员们的精神世界。(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