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已经结束,然而很多人却还沉浸在假日的状态里。上班族回不到工作状态,孩子一提做功课就头疼,老人看到孩子纷纷返程更是诸多的不适应。心理专家分析,这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调整心态是关键。
子女返程离家 老人难抵心中失落
“团圆的日子里总想让时间过得慢点,可时间却变成了沙子,抓得越紧溜得越快……”市民陈女士说。陈女士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天津上班,不能回家过年;二儿子在西安,孙女才满月,为避免孩子生病,也没有回家过年;三儿子回来住了一个星期,初六就返回工作岗位了。看着全家人在春节期间拍得全家福,陈女士心里一阵酸楚,孩 子小的时候盼长大,等他们长大了,就盼能常回家看看……”
采访中,和陈女士家情况一样的市民不在少数,春节前的共同状态是:期盼孩子回家过年,春节期间则是享受这份喜悦,而节后看到儿女们各奔东西,冷清的局面使很多老人一时很难适应,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不少老人甚至出现了负面情绪,变得沉默寡言,而有的老人则是脾气暴躁。
上班将近一周 怎奈还是“无从下手”
吃完元宵,也该安安稳稳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了,但是,节后综合征”却困扰着不少上班族,许多人仍提不起精神,坐立不安。“每次放假都这样,四肢发软、无精打采、不想上班,一堆工作不知从何下手。”提到节后的工作状态,宋平告诉记者,假期里自己的生活规律被彻底打乱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有时甚至和朋友通宵打牌。上班后,生物钟根本调整不过来,放松下来的弦一时很难适应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状态。
积极调整心态 和“节后综合征”说拜拜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曹昌平表示,节后综合征”重在调整状态和心态。他表示,从休假状态进入工作状态,需要一个转换过程。“这只是心理上的疲态,并不是疾病。”因此,他提醒广大市民和上班族,调整好心态,恢复原来的生活习惯,就能很快走出思想上的疲态。
对于重新回归“空巢”状态的老人而言,不要一味地沉浸在低落的情绪当中,应当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想儿女时,不妨给孩子们打个电话,也可以适当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的日常生活丰富而有意义。
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