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赵文家 成华)3月14日,在全市3·15液化气瓶报废处理活动上,6000余只报废液化石油气瓶“一命呜呼”。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市质监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资、食品、建材、油品等质监利剑专项整治行动,捣毁制售假劣产(商)品窝点28个,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7万元。
“气瓶作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直接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市现有氧气瓶、氢气瓶、氮气瓶、二氧化碳气瓶、液化石油气瓶、车载气瓶等各种气瓶10万只以上,并且数量仍在上升。量大面广,流动性强,监管难度大,潜在安全隐患突出。”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乔宝贵介绍,近年来,质监部门坚持以气瓶的充装站和检验站为依托,以提高气瓶的注册率、检验率、报废率为工作抓手和目标,自2010年以来,我市共累计检验各类气瓶98249只,累计报废13627只。此次活动,通过对去年以来集中收缴的6150只报废液化石油气瓶进行现场销毁。并在市特检所无缝气瓶检验站对275只无缝、车载、溶解乙炔、丙烷等气瓶现场销毁,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打假治劣活动中来,自觉抵制超期未检和报废气瓶,坚决打击非法充装行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严防气瓶安全事故发生。
气瓶安全关乎百姓安全。乔宝贵表示,下一步,质监部门将继续抓好气瓶安全监管工作,督促气瓶“充装站”、检验站”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充装、检验行为,从源头消除气瓶安全隐患。同时,继续以气瓶检验率、登记率、报废率和人员持证率为抓手,加大整治力度,确保气瓶安全使用。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