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共有8个街道办事处、48个社区。近年来,我们遵循“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这一指导方针,以创建和谐社区为契机,努力开创社区关工委工作新局面。我们的做法是:
一、准确把握开展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
几年来,我们紧密结合社区工作实际,把握各时期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了社区关心下一代的各项工作。
1.“急党政所急”,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主动当好参谋助手。多年来,我们围绕国家大事和区委、政府的大局,积极谋划关工委工作。2008年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奥运会、抗震救灾等大事,开展了“观察新变化,感觉时代精神”、“了解奥运知识、感受奥林匹克精神”、“学习抗震救灾小英雄,感受抗震救灾精神”三项主题教育。2009年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事,开展了爱党、爱祖国系列活动;2010年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促稳定”的大局,开展了“我为社会做贡献”活动;2011年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这些专项活动促进了中心工作,也得到了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的肯定,他们对关工委工作的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基层“五老”的工作的热情。
2.“想青少年所需”,树立以青少年为本的观念,主动搞好服务。去年以来,各街道关工委采取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五老”编办墙报、专栏,举办演讲和知识竞赛,在社区开展了思想道德教育宣讲活动。如车站社区关工委大力开展的“十个一”活动、寒暑假交接制度十余年来,已成为和谐社区的抓手;南街尧园社区组织青少年开展“六进社区”等老少共建活动;西街关工委启动的“四点半工程”(放学后的时间),平阳社区关工委《寄语家长》的公开信使学生离校不离教。这些符合社区实际的活动,为社区青少年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提升了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收到了关爱一个人、欢乐一家人、挽救一个人、影响几代人的效果。
3.“尽关工委所能”,树立协同配合观念,主动发挥作用。尧都48个社区关工委不断扩大“五老”队伍,目前已有“五老”骨干近200人,他们经常活跃在社区孩子中间。根据他们特长,组成了关爱小组、帮教小组、编辑小组、辅导员等组织机构,从“看好家,护好院,育好人”为出发点,开展了“爱心奉献给社会、恒心创建无罪错孩子”的承诺活动。路东办事处关工委在各社区开展为青少年办10件实事活动,辛寺街关工委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水塔关工委利用图书室组织多读书读好书小组,南街关工委郭景唐老人担任16个学校校外辅导员,义务修钢笔十几年。这些都为巩固儿童少年教育阵地、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发挥了较好的宣传、熏陶和导航作用。
二、建立健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
几年来,我们建立健全了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他们在各级党政领导下,积极主动地与民政、司法、教育、共青团和妇联等一起开展工作,夯实了社区工作的基层基础。
一是各社区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之中,做到社区关工委组织建设与社区领导班子配备同步推进。
二是建立了开展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长效机制。社区关工委主任由社区党政领导兼任,社区内德高望重、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担负常务工作,吸收社区内社会知名人士、机关单位的领导兼任委员,这样便形成一个党政齐抓、社会协同的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同时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建立健全了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做到了定期向社区党政领导报告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三是建立了一支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队伍。做好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关键是要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和作用。社区关工委广泛发动组织“五老”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了以“五老”为骨干,以革命传统报告员、校外辅导员、普法帮教员、科技文化辅导员、家教辅导员、网吧监督员为主体的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需要。
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加强社区关工委自身建设,继续提高“五老”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把社区关工委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王九菊 作者系尧都区关工委主任)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