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同到临汾跋涉千里:耄耋老人追寻烈士父亲

2013-04-08 08:27: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次意外发现,一块烈士纪念碑,引发了一位八旬老人对父亲的追寻。清明时节,孟玉莲老人从大同赶赴我市吉县人祖山吊唁父亲王纪勋。
    同一时刻,滴滴滴的发电报声不断响起,无线电爱好者于世平代表孟玉莲家人用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发出祭奠的消息:“国民革命军第66师206旅431团2营5连上尉连长王纪勋,清明时节……以告慰为祖国牺牲的中华英灵们!”
    78年前,王纪勋加入了抗日军队,离开了妻子和只有5岁的女儿孟玉莲。孟玉莲对父亲的记忆仅仅停留在父亲离别时,母亲抱着她。对她而言,父亲只是个代号,当身边的朋友都围着父亲嬉闹撒娇时,她总是在想,我的父亲去了哪里?为什么一直没有音讯?”
    当大同市蓝天救援队找到83岁的孟玉莲时,她才知道分别78年之久的父亲王纪勋是一名抗日英雄。
    这个消息让孟玉莲内心难以平静,夜夜难寐。她做梦都想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看,想在纪念碑前为父亲添一把黄土,献一束鲜花。

1 思父之情 感动天地

    4月3日上午,孟玉莲及家人踏上了千里寻亲之路。虽然孟玉莲患有低氧症、心脑血管等疾病,可是对父亲的思念令她早已忘却身体的不适。经过8小时的车程。晚上8时许,孟玉莲和家人下榻吉县吉州宾馆。当推开车门的一刹那,她看到宾馆大门屏幕上“纪念抗日先烈王纪勋先生……”的字样,两眼泪花,嘴唇微微颤抖着,不断对人祖山工作人员重复着“谢谢”二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在当晚人祖山工作人员制订次日祭奠行程时,清明有降雨的天气预报让孟玉莲激动的心情有点忐忑。因为人祖山景区正处开发阶段,先烈王纪勋及126名抗战英雄墓穴处的路段尚未硬化。如果明天是阴雨天气,山路将无法通行,就必须取消祭奠。
    听到这个消息,孟玉莲双手并拢放于胸前说:“父亲,您一定要保佑我,希望明天的祭奠可以顺利进行。”夜晚孟玉莲躺在床上,期盼着时间过得快点。当光线穿过窗帘的那一刻,心急的她赶紧拉开窗帘向外望去,地面是干的。
    4月4日早7时许,从吉州宾馆出发前往人祖山需要近两小时的车程。考虑到山路颠簸难行,吉县县委、县政府和人祖山旅游开发公司协调征借了9辆越野车专供孟玉莲一家乘坐。
    行驶的车辆翻过一座座大山,一路上孟玉莲一直看着窗外,时不时地拿出纸巾擦拭眼睛,感受父亲当年的征战之旅。她不时深吸一口气,以缓解内心的紧张与身体的低氧症反应。当其子女问是否需吸氧时,她挥挥手坚定地说:“没事,我要感谢父亲给我的好身体。”
    车队在一片空旷地上停了下来。孟玉莲心急如焚地推开车门问人祖山文化部教授冯彦山:“我父亲的墓地在哪里?”跨过战壕、越过草丛,距离墓地越来越近时,孟玉莲突然放慢了脚步。此时的她手足无措,只是呆呆地望着墓碑,双手捧着的香炉在微微颤抖。
    子女们把早已准备好的点心、水果、花篮整齐地放在墓碑前,孟玉莲挣脱了女儿搀扶的手,从口袋里掏出白色的手帕,走到父亲的墓碑前,从上到下认真地擦拭碑上的尘土:“爹,女儿来看您了。我好想念您。娘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70多年了,我才知道您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以前我还总抱怨为什么别人都有爹的疼爱,我却没有!爹,我好想念您。”
    王纪勋的侄女王希兰、王希芝及家人特地从大同带来了亲手制作的特产,以表达思念之情。孟玉莲站在父亲的墓前久久舍不得离去,暖暖的阳光洒向了人祖山脉。

2 抗日工事 追寻足迹

    随后,孟玉莲拄着拐杖,吃力地挪动脚步穿过树林,走到了126名烈士纪念碑前。经过日月风吹的洗礼,烈士纪念碑已被风化,碑上刻的先烈的姓名早已模糊不清。孟玉莲眯着双眼费力地查找着父亲的名字。冯彦山快步走到纪念碑前,俯身在丛林里寻找绿草,用力将挤压出来的水分擦拭在先烈王纪勋的名字上。孟玉莲弯下腰直盯盯地看着那醒目的名字,嘱咐女儿赶紧用相机拍下来。
    得知要去参观父亲曾作战的抗日工事时,孟玉莲又一次兴奋起来。在孟玉莲心里没有为父亲尽孝已是遗憾,所以她执意要去父亲曾战斗过的地方,追寻父亲的足迹。
    车队行驶到人祖山主峰,距离抗日工事还有一段距离。望着笔直、陡峭的山路,无论是家人还是工作人员都为孟玉莲的身体担忧,但她坚持自己登山。救援队员提议用软担架抬着老人上山,也被她婉言拒绝。她走走停停,不断依偎在大树旁深呼吸,感觉身体稍微缓和些,便拿起拐杖向山顶迈进。但老人前行了十几步时,突然呼吸急促,才无奈决定沿路返回。返回途中,孟玉莲透过树林望着那依稀可见的抗战工事,似乎在寻找父亲当年英勇作战的身影。
    40分钟后,家人们从抗日工事上下来了,孟玉莲手里抱着氧气包透过车窗向外远眺,她招手示意大女儿过来后,便开始问在工事上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建筑,能不能找到有关父亲的遗物。

3 几经波折 寻亲成功

    吉县人祖山指挥部在修建上山公路时,意外发现国民党晋绥军抗日烈士纪念碑(本报2012年9月3日8版报道)。同年9月7日记者从吉县人祖山指挥部总指挥郑中午口中获悉,人祖山阻击战中牺牲的连长王纪勋身份已确认,是现在已划归为大同市阳高县友宰镇后贵仁村的王柱国。同时找到了王连长的两位侄女王希兰和王希芝,她们希望能来王连长的坟前看看。郑中午表示,指挥部愿意与记者一同前往当地拜访王连长的侄女,并计划到神头电厂寻找烈士的女儿。
    寻亲虽初见成果,可令人遗憾的是烈士的女儿孟玉莲因为工作调动,全家30年前就搬迁到了神头二电厂,随之失去了联系。
    本报稿件《人祖山主峰发现抗日烈士石碑》、后续《王连长身份确认两侄女想来祭拜》刊发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热心网友纷纷转载,帮助打听寻亲。对于大同先烈王纪勋的事迹,大同蓝天救援队队长何雪松也早已开始关注。
    2013年临近清明时节,何雪松再次通过相关媒体联系到了王纪勋烈士的侄女王希兰、王希芝姐妹,并多次前往两位老人的家中,详细询问有关王连长女儿的情况,终于在一次攀谈中得知王连长的女儿在年幼时就因母改嫁,随了继父的姓氏,改名孟玉莲。
    得到重要线索后,何雪松第一时间将消息通报全体队友,幸运的是一名队友也在神头二电厂,几经波折,何雪松终于找到了孟玉莲老人的住址和联系方式,并与她取得了联系。

4 好人相助 了却心愿

    儿女们看着此时母亲亢奋的状态,都为之担心。大女儿夏秀丽说起母亲的身体状况就焦虑不已,现在连续两天颠簸,就连做子女的都觉得身体吃不消,更不用说83岁的母亲了,可她却从没有说过身体不适。
    问及她们对姥爷王纪勋的回忆时,二女儿夏秀菊说:“自从我们五姐弟记事起,每当问起姥爷,母亲总避开这个话题。可姥姥在世时,曾说姥爷好像在黄埔军校上过学,其他的事就不了解。在家庭教育方面,母亲对我们要求很严,说我们是军人的后代就必须做到正直、豁达、对人诚信。”
孟玉莲退休后的一些行为,才让子女们明白,其实在母亲内心一直把寻找姥爷王纪勋作为毕生的心愿。
    有一次她和朋友一起外出旅游,路过广州时,她私自离团前往黄埔军校,购买了大量书籍,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父亲的记载。可翻阅了所有的书,还是没有任何结果。后来,孟玉莲还把在黄埔军校门口留念的照片视为思父的珍宝。
    而今,在救援人员以及各大媒体工作者的帮助下,孟玉莲终于踏上了父亲曾奋战过的土地,子女们也为之感动:“母亲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我和家人都觉得这是奇迹。茫茫人海中,有了好心人的帮助才使母亲一生的梦想得以实现。我们能做的就是照顾好母亲,每年都陪她踏上人祖山,重温姥爷走过的路。”夏秀菊说。

(文/图 记者 王隰斌 祁欣)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