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中见美丽
——向劳动者致敬
他们也许并没有想到要奉献什么,他们只是为了生活;他们也许在自己的节日里不能休息,因为社会需要他们。
正是有了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工作,社会才得以进步,生活才能正常。工作不分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少了哪一个环节,整个大机器的运转都会出现故障。
每一个劳动者都在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美丽的。
今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些一线的普通劳动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向劳动者致敬!
杨红雅 天车女工最快乐
记者 成华
今年36岁的杨红雅,是临钢检修分公司的一名天车工。1996年高中毕业后,19岁的她便开始身着蓝色工衣的劳动之路。
“天车是在高架轨道上运行的一种桥架型起重机。天车工本身就是一个特殊工种,要想‘拿下’这个活儿,就要求每个天车工在操作一举一吊时,必须做到稳、准、快、安全、合理,这样才能让机床加工零件正确‘归位’。”从起初刚刚入行的电焊工,到如今技艺娴熟的天车工,16年来的不断磨练,使得杨红雅从一个稚嫩的“新兵”成长为一个实力过硬的“老手”。
“每天7时50分,车间都会召开班前会,明确当天的工作任务,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班前会结束后,正值8时,天车女工”一天的工作从这里正式开始。
工衣、工鞋等劳保用品穿戴齐全后,杨红雅都要对天车的紧急开关、设备状况等相关事项是否正常、安全一一进行认真检查。待一切查看无误后,杨红雅才开始工作。
说到劳动者,杨红雅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句小品中的经典台词——“范老师,我觉得劳动者是最美的人”。
“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踏踏实实干好活,开好天车,为广大女工争光添彩,不愧于劳动者这一最美的称号。”杨红雅笑着说。
庾平峰 公交司机笑脸多
记者 郝海军 实习生 潘华玲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今年的五一怎么过?和往年一样,在车上和乘客一起过。”公交司机庾平峰笑道。
4月27日7时许,1路公交平稳停靠百汇站台时,上来一位大爷,他向庾平峰询问:“师傅,去市医院在哪站下啊?”鼓楼北站。”庾师傅答道,然后又详细告知了去往市医院的路线。快到站时,他再次提醒该乘客。“太谢谢你了。”老人下车时连声道谢。
“外地乘客不熟悉咱市里的交通,能帮他们指路,我很高兴。每次他们问完了,快到站时再提醒一下,不然坐过站也耽误人家的行程。”庾师傅说,每次自动报站后,庾师傅总是再口头报两次站,担心有的乘客没有听到错过了。
车再次起步,乘客渐渐多起来,车厢显得很拥挤,庾师傅不断劝导让乘客疏散到车厢后部,效果不是很明显,可他依然耐心劝说。劝说终于有了效果,乘客都向车厢后部移动了,庾师傅长舒一口气,露出了微笑。
每天就这样看着马路边的景观,树慢慢变绿,又慢慢变黄,你的工作枯燥吗?春夏秋冬,就是这10米车厢,每天早5时起床,洗涮完后,骑电动车到115发车站,开车去加气,要准时在6:28发首班车。每天周而复始,说不枯燥?那是假的。”庾平峰笑道,但反过来想,每天都面对着不同的人,有老的有少的,只要用微笑对待每一位乘客,你收到的笑脸也会很多,这样就不枯燥了。”
一上午跟着庾师傅跑线路,时针很快指向13时,到终点站后就要交接班。“下一班的小刘,就像我的闺女一样。她不仅是我的对班,还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之一,她也很认真负责,是个优秀的公交司机。”庾平峰说。
14时许,车缓缓驶进115车站。庾师傅等乘客都下完后,就开始为交班做准备。他一边擦拭着驾驶座椅的周围,一边说: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服务工作都要注意细节,用微笑面对每一位乘客,你就会收获无数笑脸。”这时,记者注意到,在他头上方贴着“优质服务模范车”的标识格外醒目。
刘小根 送水师傅不怕苦
记者 亢亚莉
“您地址在哪里?迎春街,好,大概20分钟左右送到。”4月27日9时许,在秦蜀路一处送水点,刘小根师傅刚送完一车水回来,正坐在椅子上休息,接到这个电话后,他又出发了。“这两天天气热,大家对水的需求量大,一定要及时把水送到客户家里。”
在门口处,记者看到,刘师傅的送水工具是一辆电动三轮车,刘师傅麻利地将6桶水放在车上,记者也跟随他走了一程。
订水客户住在四层,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刘师傅一路不停地上了楼。然后,帮顾客装水、收账、取空桶,几分钟就完成了送水任务。下楼时,刘师傅满脸都是汗水,没办法,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电梯的,只能靠自己一级级台阶扛上去。”而每次他把水送到市民家中,大家都会说一声“谢谢”,有些还会递上一杯水,这让他觉得很开心。
送几桶水后到了12时,刘师傅又要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他说:“我们这个工作正好跟客户的时间相反,大家下班的时候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及时送上一桶水,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一番忙碌下来,刘师傅的午饭时间推迟到了16时。他幽默地说:“其实我这时间也挺规律的,每天都是这个点,习惯了。”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