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前,叶静决定“裸辞”。和众多“裸辞族”一样,她选择了外出旅游。在享受了短暂的自由时光后,5月11日,她出现在了“2013年临汾市夏季人才招聘会”现场。
所谓“裸辞”,就是在尚未找到新的工作之前就选择突然离职。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的随机采访发现,这种不找后路、决然离开的辞职,是不少年轻求职者都曾有过的经历。
今年24岁的叶静此前在我市一家私企做文员。“你知道,文员平时的工作就是收发文件、打印复印这些事。在那里干了将近一年,工资不高不说,工作还特别枯燥,加上部门经理脾气实在不好,所以我就辞职了。”她告诉记者,辞职后的第三天,她就外出旅游了,“算是给心情放个假吧。”然而,在享受过短暂的“自由模式”后,当她再次找工作时发现,部分用人单位对于有过“裸辞”去旅游经历的求职者,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看法。
“我刚才去应聘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公司时,招聘人员只是问了问工作经历和辞职后的动向,没让填表也没留电话,肯定没戏。”叶静无奈地摇了摇头。
同样有过“裸辞”经历的小郑,则比叶静要幸运一些。对于辞职原因,他直言“没有发展空间”。
今年25岁的小陈告诉记者,自己的前一份工作是我市一家体育培训机构的教练。“在那儿干了一年多,待遇方面还将就,可我感觉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本来去年冬天就打算辞职,但因为今年开春后培训班要招生,所以辞职计划就先搁下了,一个月前才辞的。”他说,“辞职后去北京玩了几天,回来后去几家公司应聘,都说让等通知,但一直没等到通知。”说着,小陈拿起手里的宣传页说:“我看中了这家传媒公司提供的岗位,招聘人员让我下午去公司面试。”对于现在不少“80后”“90后”的这种“裸辞”行为,现场的一些招聘单位工作人员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市一家汽贸公司的招聘人员表示,但凡员工辞职,从用人单位来说都是一笔损失。“因为每个员工都是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而这部分培训费都是由公司来承担。所以站在公司方面的角度,当然不愿意任何员工辞职。”这名招聘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会把应聘者之前的工作经历和辞职原因了解清楚。如果辞职是出于个人因素,我们在选用时就会比较慎重。”
对于公司会不会采用有过“裸辞”经历的应聘者,他这样回答:“我个人认为,如果有过‘裸辞’经历,说明这个人处事比较鲁莽、性格比较冲动。如果要应聘我们公司的话,我可能不会给打高分。”(记者 卞志强)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