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县冀氏镇南孔滩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李来梅带着哥哥去嫁人的事迹,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而多少年来人们一旦提及此事,依然赞不绝口。她平凡而伟大,她柔弱却坚强,她用单薄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二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着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残疾哥哥,用真情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兄妹之情,用执著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亲情之歌。
来梅是个苦命人。母亲常年有病,因为不能生养,先后抱来哥哥李狗锁和来梅。谁知屋漏偏遭连阴雨,哥哥先天下肢瘫痪,给这个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家庭雪上加霜。父亲辛勤劳作的背影,母亲愁眉不展的额头,再加上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哥哥,让来梅早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初中毕业那年,母亲终因积劳成疾而过世。看着一夜之间像苍老了十岁的老父亲,来梅含着泪说:“爸,您放心,有我在,咱这个家倒不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这样17岁的来梅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家里得重担。
除了照顾年迈的父亲和残疾的哥哥,还有十多亩地需要她去耕作。十几岁的姑娘,自己扛着农具、牵着牲口去犁地,学做各种农活,不知受了多少罪。为了应付日常开支,她每年还要喂四五头猪和几十只鸡。三伏天酷暑难耐,来梅和村里的男人相跟上,骑车走二三十里山路,钻进深山里采连翘搞副业,整日忙得风风火火,村里好多年轻小伙子提起来梅都自愧不如。
母亲过世三年后,父亲也离他们而去,只剩下兄妹两人相依为命。转眼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尽管家境贫 寒,但是来梅的贤惠和能干还是吸引了十里八村的年轻人。上门提亲的人很多,面对众多的仰慕者,来梅提出“无论嫁给谁,都得带上俺哥哥”。这个近乎苛刻的条件让求亲者个个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就连与她青梅竹马、深深相爱了三年的初恋情人,也与她挥泪告别。后来邻村一位对她倾慕已久的青年终于鼓起勇气愿意与她同甘共苦,共同承担,订婚的酒宴摆好了,亲朋好友请来了,男方却爽约了——他终因顶不住多方面的压力而临阵退缩了……谈起这些,来梅泪如雨下、泣不成声:“照顾哥哥再苦再累我都没有想过要放弃,但是那时候我真的觉得我撑不下去了。”是啊,受尽磨难的来梅多希望有个人能陪她说话,有副肩膀能让她依靠,有个知心人能为她撑起一片天啊!就在来梅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憨厚朴实的青年悄悄走进了她的生活——她的淳朴善良和不幸遭遇深深打动了同村青年宋虎林。遭受了一次次感情的创伤,来梅不相信幸福就这样轻易降临到了她的身边,虎林的一句话彻底打消了她的顾虑:“只要咱俩好好干,照顾哥哥不是问题!”就这样,饱经风霜的两颗心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婚后,丈夫主动扛起了家里的大梁,有了丈夫的体贴与疼爱,来梅对生活的劲头更足了。虽然生 活依旧清贫,但来梅对哥哥的照顾却从没有懈怠过。一日三餐,端茶倒水,天长日久,方显真情。
每天把哥哥从床上抱到床下,再抱到室外晒太阳;每天给哥哥做按摩,帮助他活动手脚;每天照顾哥哥的日常起居,洗漱、穿衣、吃饭、擦洗身子、清理大小便……老话说久病床前尚且无孝子,而李来梅照顾与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残疾哥哥却一做就是二十年!天冷了,哥哥早早地穿上了暖和的棉衣;天热了,邻居们总能看到狗锁坐在院里晒着太阳打瞌睡;虽然哥哥不会走路爬着走,但身上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下肢瘫痪四十多年,狗锁却连一次褥疮都没有得过……2011年,李来梅“带着哥哥去嫁人”的感人事迹经过冀氏镇的挖掘、宣传,感动了荀乡大地8万父老乡亲。
如今,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李来梅的事迹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的真实体现?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善良,来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