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婴广告”是在挑战谁的底线?

2013-06-25 09:22: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三万六,两万四,这是人贩子贩卖婴儿的价格。几万块钱就是一个孩子的价格,听起来是那么的惊悚和无情。这样触目惊心、明码标价的广告竟然出现在河南部分医院里。记者调查,这些广告不但属实,而且人贩子还保证所贩孩子来源“合法”、健康”,提供孤儿院证明等,俨然贩卖服务一条龙。而另一方面,健康的孩子福利院根本收养不到。(6月18日中国广播网)
    贩卖婴儿属于刑事犯罪。如此公然在医院贴“卖婴广告”,不仅是在挑战公序良俗,更是对警方权威的藐视。有人所说,卖婴广告”可能只是一种诈骗手段。然而,即使只是骗钱的,也是违法的。接到举报或是发现张贴“卖婴广告”也应当根据线索,按图索骥,采取行动,了解是否有人被骗上当,是否有贩卖婴儿的犯罪行为。警方和医院都不应漠视“卖婴广告”背后的危害,绝不是像清理垃圾一样,把公然张贴的“打拐线索”一撕了之。但令人遗憾的是,报道称当地警方接到举报后竟然不予重视,以至于几天后接电话的民警不仅完全不知此事,还以“上着班、值着班”为由,懒得去查举报记录。这让笔者不由得想起,各地警方一直以来开展的打拐行动,既然警方非常重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而当地警方在接到举报“卖婴广告”时,态度却如此的不以为然,由此,便可明白,卖婴广告”为何敢公然贴在医院了。
    据了解,我国规范收养的相关法律制定已久,但与现实情况脱节,如今个人和民间机构的私自收养行为处于法律的真空。6月17日,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弃婴的规范管理,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收留弃婴。有专家认为,除了法律法规的与时俱进,公安部门有效的执法也十分重要。私下收养”看似无害,而当市场供不应求时,拐卖、偷窃儿童的违法行为也会随之愈演愈烈,因此形成的隐形婴儿买卖市场或导致一些无辜家庭受害。
    笔者认为,之所以拐卖儿童的问题一直屡禁不止,与贩卖儿童已经形成产业链式的贩卖渠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有关贩卖儿童的线索应该特别关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警方拿出这样的办案精神来,执法部门能够严格执法,相信会有更多的被拐家庭能够得以团圆,这才是对犯罪行为的最大震慑,也是对公众的最好交待。白洁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