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烈日当空。当热浪来袭时,你坐在空调办公室内,独享清凉惬意,可曾想到高温下那些仍坚守一线的劳动者们。面对酷暑,他们挥汗如雨;头顶烈日,他们毅然坚持。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为了保障城市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他们成了夏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策划人 成华
邮递员风雨无阻投邮件
“这几天天气还不是最热,等过几天进入三伏天,那才叫一个热,不过就算是再热,我们也要按时邮递邮件,维持邮政业务的正常运转。”市邮政局邮递员陈挥芳说。
陈挥芳今年34岁,从事邮递工作已经超过了10年时间,是一个老资格的邮递员。“我负责的区域是整个西赵村及西赵附近的一些小区,每天早上7点左右开始分拣报纸和信件,7点半左右出发到西赵,然后挨家挨户投递邮件。”陈挥芳说,在他人眼中,邮递应该是一份非常简单的工作,不需要动脑子,只需要按照路线,上门送送报纸和信件就可以了,可事实上,邮递工作是既费力又费脑子,因为每天的邮件不一样,所以都要按照不同的投递件来计划不同的路线。
最近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为了避暑,陈挥芳和其他邮递员一样,每天都想早早出发,希望在最热的中午到来前,完成前半天的任务。可事实上因为每天的邮寄件不同,所以很少有如愿的时候。“每天都想着早点完工,可偏偏总会出现其他状况,有小区居民咨询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回答,送订户不在家,要小心妥善保管邮件,有时候车胎再爆胎,总之,不到中午最热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干不完的。”陈挥芳说,邮递工作不是流水线工作,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每年的录取通知书投递工作,发通知书的时候,恰好是天气最热的时候,邮递员们送每一份通知书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哪怕下一刻就要中暑晕倒,上一刻也要认真地把通知书送到学生手中。
邮递员的工作特殊,所以中午的休息时间不到两个小时,有时候因为突然有了快件,刚刚下了早班的邮递员,又要立刻出去工作,很多时候,所谓的午饭,只是一个饼子。我有一次出去发急件,因为没有赶得及吃午饭,又加上天气太热,投递到位后差点中暑,在人家小区居民家里休息了半个小时才缓过来,所以为了防暑,每到夏天,我们一般都会随身携带一些药品,以防中暑。”陈挥芳说,其实,他们不怎么害怕酷暑,真正让人头疼的是善变的天气,说下雨就下雨,有时候连个准备都没有,很多邮递员因为突然淋雨生了病,可为了工作,不得不坚持下去。记者 杨全
建筑工一心一意忙建设
入夏以来,气温不断走高,烈日下让不少出行的人们感到酷暑难耐。然而,有一部分人却要顶着烈日在高温下持续工作,建筑工人便是其中之一。
在鼓楼北大街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上,到处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除了临时休息区和办公区外,密密麻麻的钢筋棍儿被太阳晒得发烫。
工人们几乎都穿着两件衣服,里面一件短袖,外面一件长袖,不穿长袖皮肤会被晒得受不了。
记者看到,很多工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皮肤也被晒得黝黑黝黑,即便如此,依然挡不住他们干劲十足。李师傅刚从一辆搅拌车上下来,一边不停地拿手里的毛巾擦着汗一边说:汗水流到眼睛里难受,也碍事。”热浪阵阵袭来,光是站着,就出了一身汗,更何况是在不停地干活的工人们。
“这样的天啥也能缺,就是不能缺了水,干我们这行,稍不注意就中暑了,像我这样一个夏天难受个两三次那是皮实。”正在喝水的张师傅说。的确,在烈日当头的午后干活儿要注意很多,例如,及时补充水分,稍有不适立即到阴凉处休息片刻等等,尽可能地弥补高温天气对身体的侵害。一旁的杂工小罗是个不爱说话的憨厚年轻人,记者采访他时,没说上几句话就被工友们吆喝着帮忙干活去了。趁着休息时间他说,在高温下工作久了,有时一阵稍稍凉爽的风吹来,他和工友都能嬉笑着谈论半天,有时实在热的不行就用凉水冲冲脸,其实出汗倒是小事,脊背上起痱子真挺难受。”两句话还没说完,小罗又被工友叫去干活了。
短短一个多小时,记者切身感受到了建筑工人高温下工作的不易,希望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他们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同时,施工单位也表示,为了保证工人身体健康和工程进展,他们也会积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例如:避免中午高温时段施工,向工人提供茶水、绿豆汤和藿香正气水等有助于防暑的物品。记者 成华 见习记者 张洁莉
一丝不苟指挥交通
近日,烈日当空,气温达到了37℃。北城交警大队水厂岗协勤警杨建军坚守在十字路口,冒着酷暑指挥交通。杨建军开玩笑地说,他当交警刚刚两年多,脸上和胳膊上的皮肤已经被太阳晒得发红,等到完全晒黑了,他就更像一名交警了。记者 赵文家 摄
送水工不畏烈日送清凉
有这样一群人,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不畏严寒,不畏烈日辛苦地工作着——他们就是送水工。
日前,记者来到鼓楼北的一个送水点,见到了正在装水的王师傅。听到记者的来意后,他有些诧异,腼腆地笑了,有些不好意思,但依旧忙着手里的活。
“每天工作累吗?”记者问道。
“累啊!”王师傅叹了一口气,这就是个力气活。”
“你一天送多少桶水?”“大概五六十桶。”“一天干多长时间?”“早上7点半上班,晚上6点半走,天越热越忙,有时忙得都顾不上吃饭。”王师傅说。
随着聊天的深入,王师傅的话多了起来:我今年43岁,老家在洪洞县龙马乡。老板一个月开500元工钱,外加全勤200元,还有提成,这一晃都工作9年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送水工的流动性较大,长工很少。而在选择送水工时,水站老板大都雇用刚进城的青年人或是中年人,就是因为他们受得起累、吃得起苦。
谈到今后的打算,王师傅说:先干着再说,目前找工作难!当下的任务就是先做好手里的工作。”前几年,和顾客打交道时常受委屈,有的人瞧不起送水工,打电话要水就说:我在某号楼,马上把水送来,渴死了!不然再不喝你们的水了。”还有些人感觉自己花钱了,你就得怎样怎样,那会儿就觉得很是委屈。王师傅说:那时苦点累点没什么,总希望顾客理解送水的就行了。但现在不同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之前的现象都不存在了,在送水的路上,时常会有人帮你推车;送水上门时,也总会听到‘谢谢’二字,有时候稍微晚点也不说什么,还拿冷饮给我们,觉得很欣慰。”记者 亢亚莉 实习生 李娜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