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控”们,你HOLD住了吗?

2013-07-02 09:00: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而应用功能的不断拓展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更多地赋予了“玩具”的意义,这一点反映在年轻人身上尤为明显。
      公车上、候车厅、餐桌上……到处可见是的“低头族”或用微信和朋友聊天,或玩游戏、刷微博,完全已经被手机“绑架”。伴随着“低头族”队伍的迅猛壮大,因“低头”现象导致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手机控”们,你们HOLD住了吗?

      “手机控”让感情越来越淡

        如今,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人机相伴”,每人的手机都随身携带、全天开着,一忘带、一没电就心里空荡荡的;走在路上,手机都拿在手里或揣在兜里,即使没有新信息,也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屏幕。很多人感叹:“人机”感情越来越浓,而“人际”感情越来越淡了。
      “现在的校园生活,完全被手机代替了,餐桌上各玩各的手机,宿舍里也都躺在床上各刷各的微博,一玩就玩到半夜,同学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了。”6月29日,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杨玮告诉记者。
      “手机控”大学生似乎对手机情有独钟,独处时喜欢“人机交流”,聚会时不爱“人际交流”,还是与手机为伴。
      “以前,朋友或者同学聚会都非常热闹,要么聊聊家庭事业,要么一起回忆校园生活。如今,朋友们到一块儿,话还没说几句,就不停地翻看手机,感觉说话跟没人听似的。”今年28岁的谢磊,经常参加同学或者朋友聚会,每次聚会期间说话时遇到这种情况,就感到非常尴尬。


      “手机控”让身体越来越差

      “手机控”常常机不离手,动辄就抱着电话煲长达数小时的“电话粥”,甚至与“机”同眠。而近年来,多家医学权威机构和主流媒体都发出了“手机危害身体”的信号灯。
      27岁的曹女士以前是一位典型的“手机控”,自2010年接触到智能手机后,几乎每天是机不离身,就算是过马路等红绿灯时,她也要拿出手机“指指点点”,电视上同样的节目,自己宁愿在手机上看,家里的电视几乎就是摆设。“以前不管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在餐厅用餐,我第一个先搜附近是否无线网络,当时几乎就是上瘾了,晚上躺在被窝也要拿着手机耍到半夜。”曹女士告诉记者。后来,他对手机依赖性越来越大,连续性睡眠不足,让她上班期间眼睛疼、头疼,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好在后来脱离了手机的“绑架”,当她身体恢复正常后,感觉自己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摆脱“手机瘾”要HOLD住

      记者了解到,像曹女士一样的“手机控”大多都有这种状况,各式的“手机恐惧症”、“手机脖”、“手机手”、“眼部综合症”等等病症煎熬着“手机症候群”群体。这些人白天对着电脑干个不停,晚上还要被手机“毒害”,真可谓是24小时全方位包围。
      这也反映了当今年轻人内心的浮躁和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手机成了精神依赖和心灵窗口。
      要舍弃手机基本是办不到的,要摆脱“手机瘾”,更需要的是自制力,养成适可而止的生活习惯,适当的工作、适当地玩乐、适当地锻炼等如此的“适当生活体”可以帮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一下自我。生活的主动权是在我们的手上,要HOLD住。记者杨琦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