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金陵晚报》的一篇“大学生多不愿做‘高薪民工’”的文章引来人们热议。
该文指出,在就业最难季,你会愿意放低求职需求,去做一个高薪民工吗?在求职论坛上这样一个不算新的话题再次被提起,并引发讨论。2010年,在前程无忧的求职论坛上,当年的调查显示,59.23%的人选择“我愿意,有工作有钱才是硬道理”,有21.23%的人选择“可以考虑,先锻炼起来,要生存。”今年,同样的话题,结果却是大逆转。90后在面对就业难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心态与85后完全不一样,选择“不干!”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超过6成以上。选择愿意或“可以考虑”的比例仅为33.33%,比2010年的调查结果降低了47.13%。
笔者网上查阅资料得知,2003年大学毕业生只有212万,2005年到338万,2009年刷新到611万,而2013年则已经接近700万。
曾经的“天之骄子”,一夜间由“凤凰”变“乌鸡”,由以上的数字变化,可管中窥豹。
有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白领岗位人数将比2010年净增2800万人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数,2020年总补充量为4600万人,而同期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950万人左右。
社会上并不是不需要人才,但如今,我们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较大脱节,于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就业反不如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得吃香。
有网友发帖说,如今一些饭店薪水提到了3000元左右而且还是包食宿都招不到人,再看看有技术的劳务工,焊工、瓦工、水电工,每月收入最起码都在四五千元以上,而各项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仅在2000余元上下。“我读大学四年,工作才2500元,许多服务员、农民工的收入都比我高。”一个网友感慨道。
这些年,由于就业压力大,大学毕业生卖肉、养殖、种菜的新闻屡见不鲜,有的生物本科生,去了食品公司的生猪屠宰车间,还有的去牛奶厂做了挤奶工。
笔者认为,面对日渐凸显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首先要率先转化就业观点,放低心态,先找份工作积累经验,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蜗居家中当啃老族。在求职招聘前要做好自身定位,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妄自菲薄,实事求是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客观为自己制订就业计划。其次可走创业之路,面对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状态,与其挤破头去考公务员或托关系、花钱财找就业门路,不如根据自己爱好,走自我创业之路,这条路开始也许艰难,但一旦做成功,其收获的快乐还是令人羡慕和陶醉的。
另外,从学校、家长角度来讲,也要给大学生上好挫折教育课,让他们适应就业竞争的环境和心理准备,明白事业的成功是兴趣爱好加持久的坚持,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降低他们对社会的期望值,如此,大学生才能有一颗平常心态看待自己的前途,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毕业及未来。相信自己,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