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是起点,也是终点;它代表了别离,也预示着相聚;人们密密麻麻地踩过重重叠叠的脚印,匆忙走过。于我而言,站台就是‘战地’。确保他们的安全,是我的职责所在,来不得半点马虎。”微博里,丁洁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出生于1990年的丁洁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现在是临汾火车站一名实习生,她的工作主要是在站台上负责旅客进出站、上下车的引导,确保旅客安全有序乘降。这是她第一次参加铁路暑运工作。
7月2日上午8时20分许,大批旅客检票进站走上2站台。“5号、6号车厢的旅客请站在这里排队。”手持喊话器,丁洁一遍遍地重复着。在她的引导下,部分旅客在她面前排成两列。
“穿绿衣服的那位旅客,请不要越过安全线,注意安全。”顺着丁洁喊话的方向,一名旅客正站在离站台边缘50厘米左右的地方,朝火车将来的方向探头看。听到喊话,这名旅客收回脚步,排进了队伍。
8时30分,一声汽笛长鸣,K603次列车缓缓进站。车门一打开,丁洁的喊话器又响了起来:“大家请不要拥挤,大家排好队,先下后上,注意脚下安全。”
这样的喊话,她也不知道自己每天要重复多少遍。
L698次进站,驶离;1096次进站,驶离……每有列车抵达,她的工作就需要不断重复。直到近10时,她才向记者走过来。
“早上车比较多。”她略带歉意地笑了笑,由于近两个小时持续喊话,加上没有喝水的缘故,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先喝点水吧,你休息一下再聊。”
短暂的休息后,丁洁打开了话匣子:“我在这儿实习半年了。虽然说是第一年参加暑运,但是经历过了春运,还算‘见过点儿世面’,不过心里还是有一点儿压力,毕竟暑运时期比平时人多,工作量自然要大。”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火车进站时的鸣笛和随之而来的震颤让她有些不适应,“跟小地震似的”。由于工作原因,长时间站立成为“必修课”。一天下来,耳朵里总嗡嗡响,“感觉腿都不会打弯儿了。”
“夸张一点儿说,上学的时候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工作了以后才发现,挺辛苦的。好多老员工因为长时间站立,都有下肢静脉曲张。”她说,“辛苦倒是其次,关键是有时候觉得有点儿委屈。”
丁洁所说的委屈,来自于旅客对自己工作的不理解。“提醒旅客排队上下车、不要横越线路、不要越过安全线这些,都是为了旅客的安全着想,可有些旅客不理解,有的还会说些比较难听的话。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时,心里特别难受。”
由于今年暑运时赶上铁路运行图调整,一个月前,她们就开始学习新的运行图。“那段时间下班后就拿着新运行图背,为暑运做准备,这来不得半点马虎。”她的脸上露出一丝严肃,“那么多旅客,如果错了,那问题就严重了。”
这时,她手边的对讲机响起,“我又该忙了。”拿起喊话器,丁洁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站台上,身着蓝色制服的她自信认真。(记者 卞志强)
编后
进入暑期,持续高温。当我们在空调房享受凉爽的时候,还有很多像丁洁一样,在户外依然顶着酷暑,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烈日下挥舞着扫帚的环卫工人,重点工程现场紧张施工的建筑工人,交通路口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他们为城市正常运行付出辛勤的汗水,是我们城市一道美丽风景,向他们致敬!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