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入暑” 但未“入伏”

2013-07-08 09:36: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郝海军)今年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的小暑。太阳到达黄经105°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那“入暑”就意味着“入伏”吗?7月7日,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小暑前后,全市的气温大致在35℃左右,虽然天气“入暑”但还未“入伏”。
    市气象台台长戴有学告诉记者,入暑”还不等于“入伏”,“入伏”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伏天”的开始。今年的7月13日才算“入伏”,7月13日是初伏第一天,7月23日是中伏第一天,8月12日是末伏第一天。那么,何为“入伏”呢?即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根据古人历法的规定,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伏,也称之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称之为终伏,也称之为“末伏”。“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中的“三伏”就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伏就是指埋伏、隐藏的意思,是说入伏后天气炎热,不适宜耕作,需呆在阴凉处避暑。
    日前,我市的夏收夏种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玉米等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对水、肥及管理要求较高。小暑过后是秋粮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需重点防旱、暴雨、冰雹、病虫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对秋粮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气象专家提醒,农民、农业部门需做好秋粮作物的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为秋粮生产打好基础,部分墒情较差的地区要做好抗旱工作。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