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吉县“双拥”工作侧记

2013-07-11 09:30: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这首歌唱出了吉县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唱响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时代主旋律。

吉县中垛乡果农梁创森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吉县“双拥”工作中的优抚对象。乡政府邀请果树专家为乡里优抚户们传授技术、讲管理,并进行果树知识培训。2012年,梁创森家里的6亩果园共收入8.4万元。为更好地服务优抚对象,中垛乡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建起果树、烤烟两大“扶优”基地,各扶持100户优抚对象,号称“双百”基地,从建园到栽植,从育苗到大田管理,各项服务环环相扣,规划细致入微。乡政府专门邀请果树和烤烟技术专家,为“双百基地”的优抚户们进行专业的技术辅导。

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条件差、底子薄的山区,却创建出融洽的军政军民关系,秉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成为“全省双拥模范县”。1992年以来,吉县“双拥”工作不断创新,连续五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的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凝聚着广大军民的心血和汗水。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双拥氛围

全县将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的“双拥”意识作为基础工程,狠抓不放。该县结合建军“八十五周年”、“八一”、春节等节日开展“双拥”宣传月活动;在民兵训练中,把国防教育作为基础课进行安排,同时利用各种会议对全县党员干部进行国防教育,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的国防教育格局基本形成;由乡镇及村委会组织宣传队伍,通过黑板报、有线电视、刷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本地区、本单位“双拥”工作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全县群众受教育面达85%以上,为全县的双拥活动打下了坚实思想基础。

落实优抚政策 建立长效机制

该县落实优抚法规,先后出台《吉县抚恤自然增长机制》《吉县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细则》等,使全县广大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落实优待抚恤政策。新的《军人抚恤条例》出台后,优抚对象的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有了很大提高。全县享受优待的现役军人共84人,户均5000余元;同时,各部门、各单位在双拥工作中,根据职责分工,认真履行义务。

与此同时,该县还出台一系列拥军优属政策:各汽车站、火车站、收费站等设立服务窗口,让现役军人和残疾军人优先、优惠享受服务;卫生系统对有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免收出诊费和减免医疗费;旅游部门对现役军人和伤残军人到壶口、克难坡观光旅游实行免票……

开展扶优活动 服务优抚对象

吉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爱心献功臣”和“双服务”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从财力、人力、物力上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活、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困难。一年来,全县参与优抚活动的人数达2500余人次,给优抚对象办实事、做好事305件。其中,为了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困难的问题,县民政局先后共投入建房资金11万元,对39间破旧房屋及危房进行了全面维修和翻建;为了解决年老体弱重点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县民政局、市骨科医院组织四部医疗车对在乡的优抚对象开展送医、送药活动,参诊400余人,发放药品1万余元;吉县吉昌镇制定了《七优先制度》,即优先安排宅基地;在发放救济款物中优先优抚对象;优先安排耕地;优先贷款;优先购买紧缺物资;优先提供致富信息;优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2013年,吉县站在新的起点上,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丰富新内容,让双拥工作走上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让“双拥”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