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创“2013年省级平安县”工作纪实

2014-08-19 08:47: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曲沃县认真按照中央、省、市综治工作精神要求,坚持以“六六创安”工程为载体,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创新管理,深入开展平安曲沃创建活动建设,努力为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3月3日,曲沃县被授予“临汾市2013年度平安县”称号。6月18日,曲沃县被授予“2013年度省级平安县”称号,这标志着该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同时跨上两级台阶。

加强领导严格措施

建立“一把手工程”领导机构。高度重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把平安创建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工作依靠一把手,任务交给一把手,成绩奖励一把手,责任追究一把手”;坚持把各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评比、同奖惩。县委常委会、四套班子联席会、县委、县政府联席办公会议多次听取有关综治工作的汇报,研究部署不同阶段的综治工作。县委书记担任综治委主任,4名常委担任综治委副主任,从组织上切实加强对综治工作的领导。同时,从乡镇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综治领导组织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共创平安的领导组织网络。

构筑综治责任网络体系。在每年召开的全县政法大会上,县委书记都要与各乡镇党委书记、综治成员单位一把手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在全县上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一起抓的责任体系。每半年和年终由县综治办牵头,公安、司法、教育等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考核组,对各乡镇、综治成员单位的综治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不仅作为创建“平安县”成绩予以奖惩,同时也作为全县经济工作会上表彰奖励的依据之一,计入综合考评分值。

形成共创平安的强大合力。一是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主力军作用。把“严打”方针贯彻到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监管改造等各个环节,依法严惩各类犯罪;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依法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诉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坚持执法为民,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生命线,秉公办案,使人人平等地享用法律资源,享受法律公平。二是注重发挥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及时对综治委各专项工作领导组成员进行调整充实,进一步制定工作要点,明确其职责任务;抓好专项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求达到“六有”标准,初步健全了长效工作机制;制定了综治成员单位联系点制度,使综治工作向基层延伸,到基层体现,在基层落实。同时,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在干部提拔、晋级晋职、评先评模时,都要征求综治部门的意见,极大地激发起各部门共创平安的积极性。

严厉打击 重点整治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以实现“四个零”为目标,紧紧围绕敏感节点和重大政治活动,加强对隐蔽性、破坏性信息的搜集研判,及时掌握内幕性、行动性、预警性情报,努力实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通过培训宣讲、文艺演出、发放资料等形式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认真落实对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和稳控措施,依法打击危害严重的骨干分子,教育转化受蒙蔽群众,防止形成现实危害。该县先后开展了“打黑除恶”、“命案侦破”、治爆缉枪、经侦“双打”、“利剑追逃”、打击“两抢一盗”、夏季严打整治百日行动、冬季严打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2013年共立刑事案件609起,其中八类危害严重的刑事案件10起,同比下降65.5%;“两抢一盗”案件427起,破获111起,同比去年破获率增加91.4%,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74人,网上追逃59人,2起现发命案全部破获,连续7年先发命案破获率达100%。

深入开展“六项整治”活动。该县综治办、公安、国土、安监、消防、交警、交通、工商、教育、卫生等部门各尽其职,协同作战,加强对矿区、城乡结合部、治安乱点村、校园周边、铁路沿线、集贸市场、建筑市场、网吧、中小旅馆、娱乐行业、出租房屋等地区、部位、场所的排查整治,努力使这些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安全和谐的地方。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严把民爆物品购买、审批、运输、领取、发放、使用、清退环节,在所有涉爆单位都安装了民爆信息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治安保卫机构,不定期利用测爆仪对涉爆重点乡镇、重点地区、重点场所进行“五不漏”清查。整治中,共发放宣传材料15620份,张贴通告50000余份,向全县手机用户发送涉爆提示短信13万条,建立永久性警示牌40个,清查居民户48641户,矿点44家,石料厂9家,查处涉爆案件2起,刑事拘留1人,行政拘留4人,收缴炸药11.69公斤,雷管389枚,导火索100.6米,枪支4支,子弹24发,炮弹、航弹各1枚,弩2支,实现了枪支弹药、民爆物品“不流失、不炸响、不打响”的工作目标。消防安全管理做到了四个到位,即乡镇、村委、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到位、消防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覆盖到位、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能力训练到位、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到位,实现了火灾事故零伤亡的工作目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坚持源头治理,在县出境口设立4个流动检查站,配备了专门的执勤警力,出入境口流动检查站覆盖率达100%。

完善网络 创新机制

坚持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努力做到排查得细,防范得早,化解得好。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县、乡、村、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在每个乡镇配备了专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人员,坚持每月开展两次矛盾纠纷排查,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处理,对敏感性问题集中治理,对复杂问题综合解决。目前,全县建立各类调委会193个,共有调解员825人,基本实现了矛盾排查调处网络全覆盖。政法各部门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申诉、信访等各个环节,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前提下,能调解的尽量调解,减少对抗,增进和谐。公安部门在每个乡镇派出所都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既缓解了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压力,又化解了一批因民事纠纷、轻微伤害引起的案件。县法院本着能动司法、和谐司法的理念,把全院39名法官分派到7个乡镇,包村划责开展调解工作,以车载法庭开展巡回办案,既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又把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到乡村;同时加强案件办理后续工作,每月将所办理的涉农纠纷案件及时通报给案件所属乡镇,使乡镇能够及时掌握辖区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做好化解工作,以防发生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县检察院在高显工业园区、史村镇分别设立了驻企、驻乡镇检察室,使检察工作深入到一线,开展在基层,保障了企业健康发展,推进和规范了农村村务公开更加透明,打牢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基层基础。

加大投入 多措并举

在加强视频监控建设上,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天眼工程”,到2014年底实现县、乡、村视频监控全覆盖。在加大街面巡逻防控上,采取交警管点、巡警管线、派出所管片、刑警管案的“四警联勤”巡防机制,实行车巡与步巡相结合、便衣伏击与公开巡逻相结合、工作时段与下班时段相结合的“三结合”巡逻模式,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在加强虚拟社会防控网建设上,公安网监部门加强对涉警涉稳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宣传部门加强新闻网络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

夯实基础 强化管理

深入开展“六安联创”活动。引深以“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矿区”、“平安村(社区)”、“平安乡镇”、“平安县”为主要内容的“六安联创”活动,制订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议,明确了责任分工,使平安创建覆盖城乡社区、覆盖企事业单位、覆盖行业部门,以平安增和谐,以平安促发展。

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以县、乡、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为基础,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前提,以实施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构建起了县、乡、村(社区)、基础网格四级联动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增服务,实现服务管理联动、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应急工作联勤、社会治安联防、基层平安联创,夯实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坚持“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卡管人”,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严格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落脚点的管理,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对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服务好。

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的衔接、帮教和监管工作,累计接收刑释解教人员256名,无一人脱管、漏管,无重新犯罪;加强对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对社会存有报复心理人员的排查管控,对重点上访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全部落实了管控措施,防止形成社会危害;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管理教育,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全方位教育引导网络。

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建立健全两新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组织、综治组织、工、青、妇群团组织,确保不留社会管理的死角和盲区。

开展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深化“六进”活动,加强基层普法阵地建设,创新法治教育形式,扩大普法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不断提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依法管理能力,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浓厚氛围。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