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崔敏)“本人1991年5月某日中国制造,长183cm,净重63kg。采用人工智能,各部分零件齐全,运转稳定,经二十多年的运行,属质量信得过产品。该产品手续齐全,无限期包退包换,售后服务良好。”这是今年应届毕业生王鑫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的一则创意“微简历”,以期通过新型社交平台谋得第一份工作。
眼下,找工作呈火热之势,编写简历成为很多求职者的必修课。相对跑招聘会、网投简历这些传统求职方式,借力微信和微博类社交工具,依托互联网的快速、即时、共享等优势的“微简历”正成为求职新宠。
同为应届毕业生的王斐告诉记者:“‘微简历’省时且零成本,140字以内的要求比常规简历还要考究功力,并且有加载图片、视频、网址链接的功能,因此很受求职者们的欢迎,我们班一半的同学都有创作‘微简历’的经历。”记者注意到,微简历”的风格可谓五花八门,幽默型看重文笔风趣能够吸引招聘方眼球,坦诚型则重点介绍自己的性格和实习经历,别出心裁型将网络热词和流行歌曲都穿插到简历中,求职者们“各出奇招”,希望在众多竞争微博中“一鸣惊人”。
机遇与危险并存,微简历”虽然新潮便捷,但信息来源缺少必要的监管,筛选信息时应尽量选择信誉度高的企业或者加V认证的大企业,避免掉入招聘陷阱。”王鑫提醒道。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