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第29个教师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又成了一个令无数家长纠结的话题。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们在收礼与不收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教师节,似乎因为礼物变得异常纠结。送不送?送多少?怎么送?怎样才能既给老师送了礼,又能表现得自然得体?教师节送礼着实成了一个既考情商又考心理素质的技术活。
家长——送不送礼?送什么礼?
采访中,大部分家长表示,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礼数,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孩子有孩子的表达方式,家长有家长的“套路”。家住市区解放东路的陈女士从开学前就为教师节发愁了——今年9月,陈女士的儿子刚升入小学一年级。陈女士说,之前儿子在一家环境很好的私立幼儿园,教师节除了孩子自己制作的手工礼物外,从来没给老师送过礼,所以对于送礼这件事她很“打怵”:送吧,一旦开了头就会成为长期的负担;不送吧,又担心老师对孩子不好。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家长送礼是因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反正我接触的圈子,很多学生家长都会在这个节日里向老师‘表示’一下,其中也不乏送贵重礼物的。”一位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家长表示:“之前我也没有想过教师节非要给老师送礼,但后来发现周围很多孩子家长都送,就觉得不对老师表示一下,好像孩子也尴尬,我们也尴尬。现在我觉得教师节送礼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孩子会买枝花或制作创意小礼品给老师,但作为家长也要表示一下,买一些实用的礼物,如果不确定老师需要什么,送消费卡是最实惠的。”还有一些家长对教师节送礼颇有心得。“我们一般在节前会到老师家送一些土特产,比如杂粮、蜂蜜、红枣等,主要就是表达对老师的谢意。”靳女士的孩子如今已读初中二年级。“土特产的价格和几百块钱的消费卡差不多,但老师更容易接受些,也让我们觉得更自然得体一些。”还有一些家长送礼的原因更直接明了,“送礼的,老师不一定记得住,但是没送的,老师一定记得住。”大多数送礼的家长有着这样的共识。“其他家长送了自己不送,会不会对孩子不好?”一位姓李的小学生家长说,“肯定有点无奈的,现在就一个孩子,总希望老师对孩子好点,不管送礼有没有用,也是图个安心。”记者调查发现,送礼的家长大致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和老师的感情很深,希望通过简单温馨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一种是学生成绩特别差,家长想通过送礼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照顾;还有一种就是“人云亦云”的家长,看到别人送礼了,担心如果不送,自己孩子吃亏,也跟着送。
老师——最看中的是情感表达
采访中部分教师表示,教师节是否应该给老师送礼,老师该不该收礼?关键要看送什么礼物,目的是什么,应该全面看待。感恩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的行为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也不应一味地指责老师,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
一位从教多年的中学老师亢燕(化名)告诉记者:“在我的心里,最珍贵的教师节礼物是一位学生写给我的12封信件。这个学生是我13年前送走的毕业生,如今她已走上工作岗位,但是每年的教师节前后,总会给我寄一封信,表示感谢,每当看到这些信件,我就觉得无比欣慰和满足。礼物虽轻,但这份师生情谊却深沉厚重。”亢老师同时表示:师生关系,是人世间最纯洁的关系之一。教师节,如果学生及家长想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与感谢,发一条短信,写一封信,都是很好的方式。但是,若是怀有其他想法,送过分贵重礼物,不仅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更是把一种交易的不良行为带入师生原本纯洁的关系中。她说:“我想很多老师和我一样,最希望得到的教师节礼物是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在市区时代风华特色学校任教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我碰到过一位家长,跟我说孩子视力不好,我就帮他安排了一个靠前一点的座位。不久就是教师节,这位家长为了表示感谢要送我购物卡,我没有收,我觉得如果收钱了就变味了。”采访中,不少老师表示:“收了礼,家长表面上很感激,其实心里会看轻你。”市区某小学教师张晓静说,“家长送礼多数是有需求的,比如多照顾、换座位,选班干部什么的,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你和家长之间的利益交易,他们心中有数,你的教育本身就打折了。”市区某幼儿园的王老师则更喜欢在教师节能收到礼物,“90后”的王老师说,“教师节是作为教师最具有幸福感的节日,如果能在这一天收到学生的一张卡片、一朵小花、一个拥抱,那将是无比幸福的事情,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表达,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肯定。”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发出了“过节不收礼”的倡议,家长感到释然,校方也觉得轻松。教师被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大部分受访教师认为,收礼行为不光彩,而信任和理解,则是他们最需要的礼物。
记者感言:
又到一年教师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再次引发热议。对许多学生家长来说,是不是给老师送礼物意思意思,不单是教师节,每逢春节端午,都会纠结一下。不送礼担心孩子受冷落,送礼又担心送得比别人少。
9月4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把“收礼陋习”划入“师德红线”,教师收礼最高将被解聘。行政部门一纸禁令能杜绝送礼之风么,或者,在送礼的问题上,应不应该搞一刀切?尊师重道,在教师的节日对老师的付出略表心意,属人之常情。但也就是在这“人之常情”之下,个人往往蔓生出很多小心思来。给老师送礼,就这样变成掩盖于人情之下的贿赂之举,让教师节送礼,成为一道沉重的社会课题。
设立教师节,意在要表达全社会对教师的尊敬,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而在教师节送礼这个事情上,却出现了一个矛盾点:在价值层面,人人都会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陋习,譬如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异化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玷污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助长了教育不正之风。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家长仍会自觉自愿成为这种陋习最忠实的行动者和推动者。如果说,送礼成了大家都无法抗拒的事实,那么一定不是某个人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出现了扭曲。(记者 景文婷)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