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8 09:35: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又到中秋佳节了,在人们眼中,这是个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而我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每逢中秋佳节, 人们都会带上一盒月饼走亲访友,礼尚往来。但近些年,这“礼尚往来”让某些人们演绎的似乎有些过了头,天价月饼、金银月饼……愣是把这美好的祝福掺杂进挥霍亦或是腐败的味道。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礼品券、各种商务卡,看看这个也许就懂了?”近日微信上流传的“月饼证券化”流程让人回味:商家印制100元月饼券,65元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80元卖给了消费者,消费者作为礼品送给领导,领导以40元卖给了黄牛,最后商家又以50元向黄牛收购。看看分布在大街小巷的一些礼品回收点,这其中的奥妙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民间淳朴的礼尚往来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这“礼尚往来”中,我们应该传承的是融入爱心、感恩意识的一种朴素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将其“异化”成为公款腐败、送礼的代名词。
就在中秋前夕,中央纪委及时作出部署,要求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据了解,在正风肃纪的大背景下,今年的月饼销售有些低调,普通的散装月饼成为商场柜台的主流,天价月饼已鲜见踪迹。
拒绝“天价月饼”,体现的是国家遏制“三公”消费的决心及成效,它有助于市场形成“重拾理性消费,拒绝铺张浪费”的良好风气。但据报道称,在个别银行、商场、酒店的销售专区,天价“金银月饼”变身“百宝盒”,而且销量不错。看来,要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出现,还必须从源头和制度入手,加强“三公”经费监管,同时,对借人情往来之名行权钱交易者,予以严处,以惩示戒。
昨儿个下班打车回家,路遇堵车,司机师傅调侃道:“又到送礼请客的高峰期了。”看来送礼还带来了另一弊端:堵车。“今年也许会好些。”我笑着回答道。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