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一次生存训练活动,而是对未来踏上社会一次真真正正的体验,对自己的一次历练和成长。”8月24日,参加山西师大莳英计划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天津生存训练是他们大学甚至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7月16日,山西师大校团委程祖浩老师和3名工作人员带队,43名大学生赴天津开展为期15天的城市生存训练。根据活动安排,学员们被分成4个小组,根据前期模拟生存训练赚取经费,每名队员只有20到40元不等的启动资金来独立完成生存训练任务。整个生存训练过程中,学员们所有的衣食住行都需要自行解决,带队老师和工作人员只负责确保学员在生存训练过程中的人生安全。
对于如今的90后大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没有经历过苦难的生活,更没有独自生活的经验。
突然把他们放到人生地不熟的天津,要自己寻找工作生存,难度可想而知。
“生存训练的前两天,队员们投入到紧张地找工作当中,因为他们明白越快找到一份工作,就越能尽快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生存下来。”随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寻找工作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因为是短期工,学员们找工作过程中一次次碰壁,但是并没有击垮学员们生存的意志。
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有些没有找到工作的学员只能吃书包里带着的馒头或压缩饼干,在24小时店过夜;有些找到工作的学员因为不包住宿,他们便几个人凑钱住一间简陋的日租房,对此这些学员表示,比起在24小时店过夜要幸福的多;有些学员虽然工作地方提供住宿,但是因为短期工,需要与其他店员挤一挤住,环境虽然差点,但是还算有个地方。
陈莹和段旭曌是到天津第二天就在一个面馆找下了一份工作。当初,这个面馆原本就有3名服务员,陈莹和段旭曌找到这家面馆的时候,考虑成本的原因,老板压底没打算收她两人。
面对老板的拒绝,两人有点灰心,但是迟迟没有离开这家面馆,这家面馆的老板得知他们是山西师大的大学生正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生存训练活动时,便很爽快答应留下二人。“那个饭店的老板也是自己创业的,他对我们讲万事开头难,这才同意收留我们。”陈莹说,当时知道自己能留下时,眼泪都出来了,因为在这之前,她俩已经尝试找到好多工作都被拒绝。经历过这些困难后,陈莹对自己也有了新的定位,别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什么干不成的,除非是不想干。”生存训练的第四天,全部学员都找到了一份能够维持生存的工作,其中30名学员在饭店工作,10名学员发宣传单,1名学员在超市工作,1名学员在台球厅工作。这次生存训练对于学员来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找到工作又失业的,也有工作中出现困难或挫折的,也有出现身体不适而不得不放弃工作的,这些情况一次次对学员的身体和心理进行着极大考验。
陈诗佳和殷娇同学一开始就找到一份工作,一天40元工资包吃住,但是因为饭店生意不景气,只工作两天时间,两人便遭遇辞职,她们的心情一下跌至谷底,不得不开始重新找工作,在队员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一份发传单的工作。杨新荣和王兵同学因为在饭店当服务员的一次工作失误,被老板冷嘲热讽地骂了几句,杨新荣同学觉得太委屈便顶撞了老板几句,结果他们两个便被老板开除了,6天的工资也因为与老板的这次冲突而泡汤了,不得不继续找工作。张诗琪同学一开始便找到一份饭店包吃住的工作,而且老板对她也非常照顾,但是在生存训练第6天的时候因为淋巴结咽喉发炎化脓,高烧不退,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输了三天液才把病情稳定下来,但是因为身体太过于虚弱而不得不放弃原有工作,提前结束生存训练返回家中休养。
“这一群90后大学生第一次走出校门,走上社会,离开学校的关注,离开父母的关心,真正意义上独自在陌生环境中经历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山西师大校团委程祖浩老师说,而经过这次生存训练,同学们也一致认为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也亲身感受到了挣钱有多么不容易,让他们懂得了怎么去照顾人,此次天津生存训练也将注定成为他们大学甚至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也注定会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他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记者 张莹超)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