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微信“朋友圈”一方净土

2014-08-27 08:19: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朋友圈,顾名思义“圈”里的都应该是朋友,大家可以通过这一相对私密的平台交流情感、分享个人感悟。可如今再打开微信朋友圈却不难发现,本来一个好好的朋友圈,现在手指时常要刷四五次才能看到一条真正想看的信息。当朋友圈中充满让人厌烦的广告,各种心灵鸡汤等“垃圾读物”后,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看朋友圈简直就是对视觉的一种绑架。

为进一步规范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一发出,引来无数微友纷纷点赞叫好,更有微友大呼,希望这一规定出台后,能还我们的“朋友圈”一方净土。

朋友圈变身生意圈

“海外代购”“支持专柜验货”“保证正品”……打开朋友圈,各种销售化妆品、衣服、包包、保健品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微信朋友圈以一种新兴的网络营销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常说熟人的生意好做,在微信朋友圈里做生意,恰恰就占了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很多上班一族也加入其中,微商队伍的迅速扩张,让“朋友圈”俨然变成了“生意圈”。

“每每打开朋友圈想看看一些好友的动态,屏幕却被大量的商品促销信息所充斥,真是又浪费手机流量又烦人。”在房地产公司上班的小关无奈地说。最初,小关的朋友圈里只有零星的几个朋友在做生意,偶尔有一个朋友更新的商品信息过于频繁,她就会选择将其设置权限。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好友在朋友圈做起买卖,要将其全部屏蔽的话实属不妥。可再看一看大家发出的信息,大多为一些代购商品,因圈中很多朋友代理的品牌相同,一天下来,同样的信息会看到四五遍不止,这让小关很是苦恼。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跟小关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感,朋友圈已然变身生意圈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朋友圈成为谣言集散地

8月18日晚,微信朋友圈一条消息:“水厂计划清理水池,于8月20日23点至8月21日22点停水,全市停水,大家提前做好储水准备……”被疯狂转发,还没过几分钟,朋友圈另一条消息为“今晚微信中有停水的通知,已确认是假消息,请大家不要再转发了。希望大家帮助,一起消灭虚假消息。”让人彻底迷惑了。到底这两条消息孰真孰假?还要不要存水防患于未然?让很多市民为之苦恼。

8月19日,我市自来水公司对此进行调查,证实停水消息纯属谣言,并给予广大市民郑重提醒。即便如此,很多市民仍会觉得惶恐不安,在家中储满水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这则谣言在很短的时间内澄清,但其扩散速度之快、扩散面之广叫人为之惊叹。就连家住市区鼓楼北大街、今年已87岁高龄的南姓老人都听说了8月21日要停水这则谣言。她当即就让家人把家中大大小小的桶、锅拿出来储满水。“大家都说8月21号要停水一天,结果那天就没有停水,是谁这么闲的无聊造这样的谣言。”8月23日,当记者见到南姓老人时,她嘴里仍不时地在跟身边的亲朋念叨,并谴责说:“这些乱造谣的人真是不道德,弄得大家白紧张。”

不可否认的是,微信朋友圈里的谣言越来越多,且传播力度远远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市民张女士对此感触颇深。平日里张女士看朋友圈,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养生知识。听说柠檬水能抗癌、减肥,她就去买了当下最火的、价格不菲的柠檬杯;听说微波炉辐射会致癌,她就将家中的微波炉束之高阁;听说指甲月牙越多越健康,她开始吃各种补品养生……结果后来才发现这些全是骗人的。

为此,一些网友将微信朋友圈的谣言大体分为这几类:哭爹喊娘寻人、寻物,爱心传递熊猫血,家中出事求助,假冒官方消息,以健康名义进行“科普”,集恐吓和迷信骗取关注等。细细想来,相信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曾转发过此类信息,让自己无形中成为谣言的推手。

变了味的朋友圈

“最初,朋友圈里主要都是朋友的动态,是直发。现在,朋友圈不是商品,就是毫无营养的转发;以前,我会认真地看完大家发的每一条状态,因为一天下来朋友圈的消息也就没多少。现在,我可能两个小时不看,朋友圈里的信息就会爆棚,各种商品促销信息刷屏的现象屡见不鲜;以前,我会出于对朋友的关注和对消息内容的赞同而点赞。现在,我则会对所有朋友发的状态下点赞,结果是点了一屏幕的赞,却不知道大家到底都说了些什么……”难怪小娟这样总结道:“如今的朋友圈真的是‘变味’了。”

一次,小娟发了一条自己近日的状态,因为朋友留言太多,她回复时遗漏了一个朋友的留言,没想到,那个朋友特意打电话过来质问小娟,是不是对她有意见和看法,这让小娟很是委屈和不解。这件事情发生后,小娟向周围朋友进行了解时发现,原来,很多人在发状态后,会病态一样地看有多少个赞、有多少条留言,以此来证明自己在朋友圈中的人气。同样的,留言者也希望自己的回复信息能得到主人的关注。

除此之外,朋友圈因为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多不太熟知的好友加入其中,每当在朋友圈里发状态时,小娟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会犹豫这样的表述是否会影响、破坏某一类社会关系。于是,每当在朋友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她都会选择先把某一类人设置权限,让其无法看到其发的消息。

“这不是我本来期待的朋友圈。”小娟沮丧地说。“当初,因为喜欢这样的一种简单的感情交流方式,我才把关注从微博、QQ、人人网等交流平台转移到微信朋友圈,可如今看来,它不仅对我和朋友间的感情交流起到的作用不大,似乎也绑架了我的生活节奏,让人着实觉得不舒服 .     记者 卢婷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