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不想上学”! 节后收心讲究策略

2013-10-09 20:20: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国庆长假结束了,然而很多人却还沉浸在假日的状态里。上班族回不到工作状态,孩子生物钟的紊乱,老人看到子女纷纷返程诸多的不适应,节后症状频频出现。心理专家称其为“假期综合征”。对于一时间出现这种症状的人群,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以助其健康收心,步入“正轨”。

上班族难入工作状态

假期,大多数上班族或旅行或聚会,日常的作息时间难免被打乱,很多人经常处于熬夜状态。假期结束后,很难一下回归到之前的作息时间,许多人仍提不起精神。

“每次放假都这样,四肢发软、无精打采、不想上班,一堆工作不知从何下手。”提到节后的工作状态,张莉告诉记者,假期里自己的生活规律被彻底打乱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上班后,生物钟根本调整不过来。

子女返程老人失落

相比年轻人的工作状态,面对团圆后的分散,老人更是心中失落。

刘先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太原上班,国庆回家住了三天;儿子在北京,由于孙女还小,为避免孩子生病,国庆长假没有回来;虽然孩子们都会每天打个电话和老人沟通,但看着全家人在春节期间拍得全家福,刘先生心里一阵酸楚:“孩子小的时候盼长大,等他们长大了,就盼能常回家看看……”采访中,和刘先生家情况一样的市民不在少数,每到逢年过节就盼望孩子能回家团聚,可是在看到儿女们各奔东西,冷清的局面使很多老人一时很难适应,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不少老人甚至出现了负面情绪,变得沉默寡言,而有的老人则是脾气暴躁。

孩子贪玩不想上学

国庆长假里,王女士给6岁的女儿报了个培训班,人家规定的是4号开学,可今天都7号了,她还是哭闹着不肯去培训班,反而打开电视一边看动画片,一边玩玩具……”眼看就要开学了,一提起女儿的这个状态,王女士愁眉不展。

积极调整和“假期综合征”说拜拜

为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曹昌平表示,假期综合征”重在调整状态和心态。他表示,从休假状态进入工作状态,需要一个转换过程。“这只是心理上的疲态,并不是疾病。”因此,他提醒广大市民和上班族,调整好心态,恢复原来的生活习惯,就能很快走出思想上的疲态。

对于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况,他建议,家长下班后应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一起做些能平静情绪的互动性游戏,比如讲故事、拼图、画画等,尽量避免让孩子兴奋地活动,激起他们对集体生活的向往,告知他们没玩够的可以等待下一个假期的来临,并随时觉察并抚慰孩子的焦虑情绪。

而对于重新回归“空巢”状态的老人而言,不要一味地沉浸在低落的情绪当中,应当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想儿女时,不妨给孩子们打个电话,也可以适当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的日常生活丰富而有意义。(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