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书“热卖”开学季

2014-09-09 08:05: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转眼,莘莘学子挥别了愉快的暑假生活,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伴随新学期一同到来的是形形色色的教辅类书籍再次“粉墨登场”走上前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同往年一样,家长学生联手掀起了教辅书籍的选购热潮,而我市各个书店,也随之迎来了“热卖高峰”。

    书商:教辅书籍迎来销售旺季
    8月31日,开学前的最后一天。在市区秦蜀路某教辅书籍专营店记者看到,大约六七十平方米的空间内,琳琅满目的中小学教辅类书籍密密麻麻摆满了货架。“每个学期开学前后的一两周是我们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从早到晚前来购书的顾客络绎不绝。”已有多年图书销售经验的店主王先生告诉记者,“基本上每天能卖出近百本吧,初高中数理化及英语类教辅书比较畅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先生的书店最初经营的图书种类非常齐全,从社科书籍、名人传记到小说散文均有所涉猎,但近些年,受网购浪潮的冲击,销售量直线下滑,“教辅类书籍有其特殊性,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购买时都会认真对比,精挑细选,相对来说,从网上购买的人比较少。”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王先生及时转换经营范围,成功的为自己的事业赢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书店内进行选购的学生,他们告诉记者,每学期都要在教辅资料上花费一两百块钱。“我的数理化比较差,老师建议我多做习题,这不,刚买了几本练习册。”就读于市区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小赵告诉记者,他已经选好三四本教辅资料,估计花费在五六十元。“书是正规出版社出的,买多了还有较大的折扣,只要能提高成绩,爸妈对我花钱买书还是相当支持的。”

    家长:自愿”来选购  花钱买“安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购买教辅书并非学校的硬性任务,大多数学生及家长们都是“自愿”前来选购的,“虽说现在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我个人认为,应付升学还是得依靠‘题海战术’。”正帮孩子选购教辅类书籍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每年开学前夕他都会带着孩子挑几本参考书,虽然里面的题目未必能做完,但多练习一下,对孩子拓展思路还是颇有益处。
    也有家长及学生对如何选择教辅书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就导致了盲目跟风,“别的孩子有的,我也要买给孩子看。”独自一人在柜台前咨询哪种教辅书比较畅销的某学生家长向记者表示,挑选的参考书是否能派上用场她并不清楚,“现在升学竞争这么激励,花了这份钱,多多少少会安心一些。”“我喜欢看教材全解,里面对课本进行了深入讲解,预习和复习都很有用。”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张杰对记者说,自己每年买的教辅书都会看,但几乎都看不完,“时间比较紧张,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就已经很累了,实在没有时间再仔细研读教辅书了。”

    教师:教辅资料“贵精不贵多”
    “作为一线教师,我个人并不赞成孩子和家长买入大量的教辅书。”在市区某中学校高一年级担任班主任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每科只需购买一本比较好的教辅书就已足够。”李老师向记者表示,现在很多教辅资料内容雷同重复,只是书名不同。所以买多了难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目前市场上教辅书滥竽充数的多,选择不当,很可能是在做无用功。我的意见是只要学生把课本上的东西弄懂了,老师教的东西学会了,升学应该不成问题。如果觉得书上的东西不够,也可以适当购买。”
    针对目前教辅类书籍大量充斥市场,李老师也给出相关建议,“教辅类书籍‘贵精不贵多’,选择时,一定要在看准内容的基础上,尽量挑选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因为这些出版社大多比较负责,能够组织专门人员参与撰写,质量上通常可以得到保障。”记者邱睿

    编后
   很多家长想通过购买教辅书,题海战术”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无形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客观上起到了替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作用,弊大于利。
   购买教辅书重在精,不在量。家长和孩子们在选择教辅书时一定要慎重,不要盲目跟风,别的孩子适用的,也许并不合适自己,一定要“对症下药”,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