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生活困难、该吃低保,现场评一评,大家说了算,这种方法,很公平。”来自襄汾县古城镇景安村的村民张庆华如是评价当地运行的农村低保。
张庆华今年38岁,自己因患肝血管瘤及糖尿病只能打点零工,儿子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每月看病就得5000多元,平时收入主要靠亲朋资助。去年9月,经过全村村民代表评议,最后通过投票享受了低保。
像张庆华一样,襄汾县所有的农村低保户都是通过现场“晒穷”、村民评议投票产生的。
农村低保是保障贫困群众生活的一道“安全网”,然而,“人情保”、“关系保”的不断出现,令这项惠民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变了味。如何堵住漏洞,让低保金真正成为困难群体的“保护伞”?襄汾县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晒”贫困 应该保的一个不少
现年57岁的王春凤经历非常坎坷,早年因在本村卷炮时发生爆炸,造成双手及面部大面积烧伤,后又给私人打工失去了左脚,平时都无法做饭,只有靠邻居帮忙才能吃饭。在2009年与丈夫邓柏林结婚,至今无儿无女,家中生活全靠丈夫种地和打零工为生。得知王春凤的实际困难后,当地村干部为她填写了低保申请表。
9月20日,在村民代表民主评议会上,丈夫邓柏林与100多名申请人轮流上台,讲述自己申请的理由,并接受民主评议小组的公开评议和村民代表现场投票。
“虽然在这么多人跟前说自己穷有点不好意思,但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公正。”被确定为低保对象的邓柏林说,“村民与村民之间,哪家该不该吃低保,大家心中都有数。通过这样的公开评议,也让全村人看得明明白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低保金就是困难户们的“活命钱”。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情”往往掺杂其中。在很多地方,普遍存在村干部“拿国家政策来做人情”现象。低保金的发放过程,变成了“人情”与“责任”之间的博弈过程。
破解“人情保”,还需要超常规的方式方法。通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2012年起,襄汾县采取了集中“晒穷”的方式公开评议低保户。集中“晒穷”,就是把低保对象申报的理由公开拿出来评一评。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由乡镇政府组织召开村民代表民主评议会,由低保对象现场陈述家庭困难状况,让民主评议小组进行集体评定和村民代表投票,并当场留有每户的影像资料以备随机核查。
“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包括村委会组成人员、村民代表及各级驻村人大代表,有些乡镇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低保指导员、包片民警也会参加评议,加大监督力度。”襄汾县民政局负责人文慧敏介绍说,“召开村民代表民主评议会,破解了低保管理上的一些难题。一是家庭收入核定更加准确,通过群众现场对申请对象自述和乡村干部入户核定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发问,更能准确评价申请对象的贫困情况,确定入围人选更加客观公正;二是采取现场票决方式,既能消除部分人存有“公开表决得罪人”的思想,又能有效防止暗箱操作等行为;三是让村民登台讲述实际困难,既是同台竞争、又是相互理解的过程,让享受低保的感到公正,享受不到的心里服气。”
“晒”程序 不该保的一个也不纳入
襄汾县古城镇景安村有612户2670人,现有36户60人吃低保,是该县最早实行集中“晒穷”的村庄之一。村委会办公室的墙壁上贴着一张低保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名单,组长为李鹏。今年39岁的李鹏已经干了5年村长,在群众当中颇有威望。
李鹏告诉记者,村里的民主评议小组现在有21人,由村干部代表、村民代表、县人大代表等组成,每次召开民主评议会,都有群众过来旁听,最多的一次达到了200余人。
说起这些年低保制度的变化,李鹏深有感触:“怎样吃低保,谁该吃低保,从头到尾,程序严格,全面公开。吃上低保的人村民认可,吃不上低保的人也没有怨言,心服口服。”走进低保户杨保元家,屋里家具十分简单,但收拾得很整洁。杨保元今年60岁,老伴智力低下,女儿在上大学,他自己又患脑血栓,右眼失明,全家就靠4亩薄田为生,每年女儿上学都要到亲戚家借钱,生活非常困难。去年,当地入户宣传低保政策的村民干部告诉他,他的家庭情况符合申请条件,可以去村委会提出低保申请。
“过去评定农村低保户,基本上都是村里报谁就是谁。大部分村民完全不知道低保的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有些村民甚至都不知道有低保这回事。”古城镇政府负责民政工作的张建军告诉记者,“2012年8月开始,我们在各村设立低保政策宣传栏,往墙上绘制低保申请流程图,还分派低保宣传员入户发放低保资料单,用各种方式让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递交申请只是评低保的“第一关”。在受理低保申请后,各乡镇政府会组织包村干部、低保专干工作人员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行逐一调查核实,随后将通过核查的申请对象名单进行公示,接受全村村民的意见;通过第一次公示的申请户才能在村民民主评议会上公开“晒穷”,由村民代表投票决定,票数过半的家庭即可纳入拟保障范围;最后再将拟保障对象情况及月保障金额进行二次公示,如群众无异议,才能确定谁“吃”上了低保。
“刚开始,村里很多人认为可能是走过场。几次下来,群众从心底里认可了这种方式。”李鹏说,“低保政策好了,低保金额提高了,村里享受低保的人也多了。要将低保政策落到实处,就是应该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目标,让该享受低保的人吃上低保。”
“晒”监督 阳光低保拒绝变味
事实上,在低保工作中之所以出现“人情保”、“关系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监督。因此,暗箱操作也就不可避免。襄汾县让低保对象把真实情况“晒”出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说了算”的监管空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是有效杜绝“人情保”的积极尝试。
据了解,该县农村人口44万人,目前有5512户10118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基本实现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全覆盖。(通讯员 乡轩)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