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霍州,秋风送爽。霍州市李诠庄村民荀建平,紧紧地握着市刑警队长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我的这些证件,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批下来的环评手续,没有它,我的企业就不能生产了。”2013年9月,霍州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50万的砸车玻璃盗窃案,许多市民拍手叫好。这是今年霍州市“打造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的又一大成果。
今年以来,霍州市政法委在“打造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上狠下工夫,多措并举健立建全机制,强化管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提升服务创优发展环境,为霍州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霍州大地上唱响了平安和谐歌。
完善制度:创优服务营造平安发展环境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是临汾市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霍州境内汾河段两侧有11公里的经济带,是临汾市“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的龙头,霍州市政法委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设三晋经济强市、实现整体率先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投身经济社会主战场,全力服务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政法各部门在“打造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霍州段的过程中,结合本部门具体业务,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搞好三个服务,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为“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霍州段建设提供全面合理的法律服务。
在服务和保障“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霍州段的建设过程中,霍州市政法委与全市正在推行的“12388”工作法相融合,运用“12388”实现工作推进零梗阻的方法,实行绿色通道服务。把“三服务”作为打造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八注重八实现”作为打造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的工作方式和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进一步促进政法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政法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综合整治:立体格局保障经济发展
在全力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霍州市政法各部门形成立体保护格局,从各方面对“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中的企业给予帮助。霍州法院主动建立法院工作与转型综改试验重大政策的衔接机制,突出审判工作重点,稳妥处理好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中发生的各类涉诉纠纷。同时,进一步引深“法官驻村(镇)、进企业”的做法,在审判业务部门广泛开展“法官进项目”活动,确定专人,专门负责与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联系,主动上门服务、主动收集信息、主动当好参谋,积极为重点项目企业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和法律咨询意见,指导其依法开展经济活动,对重点项目落地和建设进行“点对点”全程跟踪服务,提供全方位保障。共发放传单3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十余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咨询服务,把“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霍州段建设成为法制宣传的制高地,守法、懂法等高素质人群的集合地。
国电霍州发电厂是霍州境内比较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预防职务犯罪,霍州检察院在企业内部加强宣传教育,健全规章制度,以廉政文化加强思想监督,为国电霍州发电厂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连续5年来,国电霍州发电厂未发生一起职务犯罪案件,促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成为临汾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为了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霍州公安进一步加大了对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经济金融诈骗等多发性侵财活动的打击力度,切实履行打击经济犯罪职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对侵害企业利益,危害投资环境,妨害税收征管、扰乱金融秩序等方面的犯罪案件做到快侦快破,依法打击。同时,加大企业及周边治安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盗窃、哄抢、诈骗企业财产、非法经营、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共审理刑事、民事等案件十余起。
霍州司法围绕全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实施,积极主动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法律咨询、建议和决策依据,积极介入招商引资,参与招商洽谈,审查完善合同,做到建议于决策之前,服务于运行之中,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全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常年深入重点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对企业重大经济纠纷和风险项目及时“会诊”,先后担任了霍州署文化示范产业园项目建设、供热中心等30余个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工程的法律顾问,全程参与了东关二期拆迁改造项目、李曹搅拌站工程项目、霍州市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冷)项目、旧108线改造和粮食企业土地综合利用工程、西张大张新农村建设连片改造、御华苑等26项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法律咨询、项目谈判、合同起草签订以及拆迁补偿方案的论证制订,尤其是参与的旧108线的征收拆迁改造工程和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更是关系到解决沿路居民雨季流水不畅和城市集中供热(冷)的民生问题。霍州署文化产业示范园建设工程东大街旧城拆迁改造工作事关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公证员“驻点”介入,有效发挥公证的前置预防、监督保障、平衡利益的服务作用,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率先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霍州司法把深入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作为工作的重点。围绕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优质公证服务,组织公证人员提前介入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做到主动提示、主动联系、主动沟通,主动服务;对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企业,按法定办证程序优先办理,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全力服务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廉租房建设是我市的重点民生工程,为使党的惠民政策更好地惠及弱势群体,确保廉租房分配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公证处对霍州市首次廉租房分配活动进行了监督公证,为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了公证服务的独特作用。
筑巢引凤:平安环境吸引外商投资“这里的社会治安好,老百姓纯朴,在这里投资心里踏实啊!”来自陕西的客商感慨不已。他投资的霍州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位于老城区中心,霍州署对面,总占地约180亩,总投资15亿元,园区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亿元,可安置5000人就业,社会综合效益达7亿元。自开始筹建以来就得到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政法各部门,及时调解矛盾纠纷,排查治安状况,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问题。
霍州市委、市政府将外来投资企业,重点工程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
深入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法制企业”建设;开展走访和调处活动,加强“平安企业”建设;从重从快打击各类破坏经济秩序,侵害企业财产,危害企业职工合法权益,阻碍经济发展的犯罪行为,为企业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投资和建设环境。
功夫不负有心人,霍州市“小平安”量的积累促成了“大平安”质的飞跃,迎来了风清气正,平安和谐的新气象,引来了四面八方投资的客商,涉及文化旅游、民生改善、城建卫生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及一系列绿色新型产业为霍州经济的转型积蓄了强大的势能。
■本报记者 李媛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