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父母在“朋友圈”里吗?

2014-09-16 08:11: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手机微信可以说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之一,年轻人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更新微信“朋友圈”、发表评论、为朋友“点个赞”,已经成为每日必做的“功课”,然而—— —

随着微信的普及,刷微信已不仅仅是年轻人的“游戏”,许多潮爸潮妈也开始全面登陆社交网络,成为微信“朋友圈”的“新生代”。然而,有调查显示,八成的60后父母加微信是为了关注子女的动态,对此,不少年轻人都有过困扰:到底该不该加父母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加了又让不让父母看自己的“朋友圈”动态?面对父母满怀爱意的“互粉”、“点赞”,“小伙伴们”都是怎么做的呢?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父母过度关注 感觉没有隐私

不久前,市民张女士淘汰了用了多年的老式翻盖手机,换了一部智能平板手机,在手机店,店员为她下载了不少实用的手机软件,在手机专卖店张女士在店员的帮助下学会了用微信,回到家她马上要求加女儿为好友。从那之后,刷微信成了张女士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有空闲时间她就打开微信朋友圈看看,尤其是女儿的动态她都格外关心。张女士的女儿小孟在太原工作,虽然小孟每月都会回家看望父母,但小孟悄悄的告诉记者,妈妈几乎是她每条微信朋友圈第一个点赞的人,有时心情不好,妈妈总是赶紧打电话来问女儿怎么了,“我现在有时想发泄一下情绪都不敢随便在微信上说什么,就怕老妈太敏感。”张女士的女儿说,妈妈不仅是她“朋友圈”里第一个点赞的,还时不时给她发些妈妈认为很好的文章,还常常小题大做的提醒她要注意这、注意那的,让小孟多少有些不自在,“把老妈拖进黑名单好像很不像话,但又不想自己的小空间没有隐私。” 与小孟有同样困扰的还有在西安上学的瑶瑶,几个月前教会了妈妈玩微信,并允许父亲看他的朋友圈,平时妈妈虽然会用微信和瑶瑶对话、看看瑶瑶的朋友圈,但从来没有点过赞,也没有发过评论,可不久前瑶瑶在微信上发了些感慨,没想到妈妈给她评论了,说了一些语重心长的话,别人一看就知道给她评论这个人是她的父母长辈,这让她感觉心里“怪怪的”。此后,妈妈时不时会给她评论,大多是一些提醒和讲道理的话,虽然知道妈妈也是关心自己,但还是令瑶瑶觉得很不舒服,悄悄地把妈妈设置成了“不让她(他)看我的朋友圈”,妈妈后来问小姚怎么不能看她的朋友圈了,瑶瑶不好意思地说:“没办法,我又让她看我的朋友圈了,只是我又重新申请了一个微信号,不想让妈妈看到的东西就发到另一个账号里,这也是我没办法的办法。”

理解父母关心 积极与之互动

市民王阿姨的女儿5年前嫁到了江苏昆山,女儿女婿工作繁忙,起初的两年,小两口每年至少回来两次与家人团聚,自从小外孙鑫鑫出生后王阿姨便在昆山帮他们带孩子,今年鑫鑫上了幼儿园,王阿姨也就回了临汾,但思念外孙的心情却难以排解,女儿特意给王阿姨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教会了她用微信。从此,女儿几乎每天都会发几张自己和鑫鑫的照片、视频,让王阿姨觉得女儿和外孙就在身边,知道他们每天过得怎么样,心情也不那么焦躁了,王阿姨说:“每天刷刷微信,看看孩子们、亲戚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心情也变得很好。”

采访中,记者在市区一家快餐店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正在耐心地教妈妈如何用微信,上前采访得知,女孩姓严,即将到北京上大学,小严从来没有去外地上过学,妈妈一直担心她去了北京之后能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操心她能不能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为此,懂事的小严效仿“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张明手绘漫画,教父母学习发微信”的做法,也为父母写了一张“微信使用说明”,并教妈妈按照说明发微信。有了女儿的爱心“说明”,严妈妈登陆了微信,添加了女儿这个“好友”,并为女儿点了第一个“赞”。严妈妈告诉记者,其实平日里她管教女儿还是很严的,尤其是对女儿的学习。现在女儿长大了,要去北京上学了,妈妈很担心她的生活和学习,没想到孩子主动教她用微信,“孩子说:‘妈妈,我教你用微信,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在干什么,我过得好不好,咱们还能用无线网络语音聊天,不用花长途电话费。’”说到此严妈妈拍着女儿很安慰地说:“我女儿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记者手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恰恰反映了时下年轻人的现实写照。手机通讯软件方便了年轻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但对于一些不太会使用手机通讯的年长者来说却非常困难。很多在外地上学、工作、生活的年轻人,一边烦恼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却又不愿意将至亲的父母加入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其实,我们在抱怨工作太忙、压力太大而无暇顾及父母感受时,也可以想想,关心、关爱父母的方式很多,每日必刷的“朋友圈”可以成为你的生活习惯,也可以成为父母关注你的一种方式,不妨耐心地把微信的使用方法告诉父母,以此让父母时刻感觉到子女就在身边,只要我们付出的一点点努力,就能让父母不那么孤单。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