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诊不靠谱

2013-10-30 09:57: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你是不知道我家孩子这两天能把我气死,前几天打来电话说感冒了,我让他请假去看医生,心想该喝药该输液听人家医生的,他答应的挺好,还骗我说喝了药已经好了,估计是害怕我们担心,结果感冒更严重了,我们大老远跑去学校才把他带到医院就诊。”10月27日,家住尧庙伊村的李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称,孩子在太原上大学,感冒生病一周多没去看医生,而是用手机软件“看病”,以为是伤风感冒,喝了几天药,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更严重,后来赶去医院才得知患的是病毒性感冒,医生说再耽误可能更严重。李女士表示,儿子的这个“看病”行为让她很是生气,十分不能理解。

如今智能手机流行,各种应用软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游戏类、益智类、影音类、生活类等各种软件都很受“手机族”的喜爱。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和手机软件应用的不断兴起,各种软件下载平台上,家庭用药类的软件层出不穷,年轻人图省事,很青睐这种软件。

在某摄影室工作的王女士,是该摄影室的化妆师和造型师,从小免疫力低下的她时常被感冒、过敏等突发疾病困扰,平时工作较忙,有一次玩手机时发现手机里可以搜到看病、诊断的软件,于是便下载安装了一款名叫掌上“私人医生”的看病助手应用程序。之前我生病只是自己随便去 药店买点药喝了,有时喝药不管用才去输液,现在我手机上下载了这一款软件,每次我有个小症状都会在软件上查看,然后对症下药,还省去了出去看病的时间。”王女士对记者说,该软件和去医院一样,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等都有,分科看病,很是齐全。

据记者了解,王女士所说的掌上“私人医生”是一款网络看病诊断软件,这款软件是“自查+问诊”的健康咨询工具,帮助用户查询自己或他人有可能罹患疾病,并可向专业医生提问。这款软件比较方便的在于“就近寻医”,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帮助用户寻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医生、医院、药房信息。记者还发现,这款软件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由于每位用户身体状况不一,可根据自身需求选定健康信息类别,设定个性化健康新闻。

记者从受访人群中了解到,类似的软件还有“用药指南”用药助手”掌上医生”等等。目前这种软件十分流行,大多运行于智能手机平台,功能相当齐全,其中包括药品真伪查询、对症找药、孕妇用药等多种功能,有的能够解答用药禁忌,有的还能提供饮食调理和偏方。只要下载安装后,输入症状或疾病名称,软件很快就能显示出用药信息、饮食安排等内容。

无独有偶,在我省某重点大学就读大四的小宋也是“智能达人”中的一员,她的手机内分类齐全,各种功能的软件样样都有,记者注意到她的手机桌面上最醒目的地方放的是一款手机看病软件,原来她平时就喜欢看些健康知识、食物调理类的知识,下载了这款软件,舍友们有腹泻、过敏、起痘痘、感冒等症状她都会帮舍友们在软件上查看,让舍友们先了解自己的症状再对症下药。我觉得很方便,每次都不用去校医室就可以自己治病,不过像胃疼、脚崴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去医院的。”小宋说道,好多病的症状相似,当记者问担心不担心“诊错”病的时候,她表示,她们只是为了贪图方便,并对看病软件感到好奇,并没有想那么多。

这些所谓的“手机问诊”软件靠谱吗?只了解病情不接触患者的方式可行吗?相信大家心中充满了疑问。对此,记者咨询了相关人士。曾在市医院检验科工作的闫女士,是我国某著名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她分析道,网络问诊的行为不靠谱,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即便是症状相似,有可能是不同的病情引起的。就算是患同一种病,每个人的病情阶段不同,用药和治疗方法也就不同。此外,网络问诊的更大风险还在于患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病人到医院看病,是有法律权益保障的,医生会对病人负责,在对病人的病情及习惯有了解之后,需要的话会做相应的检查来确诊。然而患者通过使用网络这种方式得到处方,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了问题,患者将无法维权,毕竟这种看病方式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因此,闫女士提醒道:不要随意使用这类软件,生病的话还是要到诊所或者医院接受正规的诊疗,按照医学的工作流程,正确的看病,规范的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尽早恢复健康。”

(记者 梁娟)

     

责任编辑:邱睿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