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成华 亢亚莉)9月19日上午,福建厦门发生一起严重燃气爆炸事故。5人在事故中丧生,20多人受伤住院,还有不少人员轻微受伤。
这一消息不禁让人们毛骨悚然,那么,市民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液化气,才能避免发生爆炸事故?9月20日,记者请教了专业人士,并给出了一系列安全用气的警示。
当天中午,记者在市区街头调查发现,在流动摊贩中使用液化气的情况尤为多见。12时许,在临汾学院后门,记者看到,整条街道有各种类型的小吃。无论是麻辣拌亦或是夹肉饼,所有液化气罐均“潜伏”在距离经营者仅有半米的位置,而在一小吃摊前,记者看到,由于顾客较多,经营者干脆将一些塑料包装的蔬菜放在了液化气罐上面。此外,由于摊位紧张,一些备用罐被存放在两个摊位之间。据了解,很多小吃摊一上午就要用掉大半罐的气,所以都会多准备一罐气。
当天下午,在鼓楼北与坂下交叉口的一家摊点,记者看到距离液化气罐很近的餐桌边坐满了人,就餐的人有说有笑,不少人还在抽烟,而其中一液化气罐表面出现了明显的斑驳现象。
记者仅来到了印染巷口,仅百余平方米的地方聚集了炸臭豆腐、烤香肠、串串香等4家摊位,这些摊位均是用液化气,在串串香小摊前,六七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前,而液化气罐就在桌子的侧面。伴随着热气腾腾的蒸汽,看着油迹斑斑的软管,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
由于方便快捷,在早市、夜市上液化气罐大受经营者青睐。而对于软管应该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的问题,多数经营者并不知情。针对这些现象,记者走访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尧都分局特种设备监察科。
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在选购工作燃气灶具时,一定要选择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产品并索要正规发票,同时还要选择与自己家中使用气种(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气)相匹配并带有自动熄火装置的灶具。
工作人员表示,液化气钢瓶是通过橡胶软管同灶具连接的,软管同减压阀、软管同灶具的连接口、灶具的开关、气瓶的角阀等部位容易漏气。一旦漏气,轻者火灾,重者爆炸,因此,更换液化气钢瓶时,应按顺序检查减压阀密封橡皮垫、减压阀、橡胶软管,然后连接灶具,最后打开液化气钢瓶的角阀。
同时,在使用液化气钢瓶时,钢瓶应直立使用,要轻拿轻放,不得擅自倾倒残液和使用明火检漏;有备用瓶的必须设置通风良好的存瓶间;不得用火烤,不得用开水烫,也不能在阳光下暴晒,防止液化气受热膨胀引起气瓶超压。此外,胶管应每两年一换,定期检查,发现老化、龟裂、烤焦、鼠咬等情况要及时更换。
“值得注意的是,在厨房尽量安装燃气报警器,当屋内燃气泄漏时,报警器会响起发出提醒声。不使用液化气时,务必要关闭气瓶上的角阀,防止泄露。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迅速打开门窗,严禁一切火种进入室内,不要开启或关闭电源开关,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工作人员强调,切记不要擅自拆除、改装、移动、包装燃气设备,不要在燃气管道上放重物。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