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语:不要只顾羡慕外地的美食美景,咱临汾那些好吃的、好玩的、好景色你都知道吗?国庆长假,如果您不想或者不方便远行,不防就在咱临汾转转,行、吃、游、玩,晚报记者还带您领略自己身边的大美临汾! 策划人郑轲
曲沃羊杂割 滋补上品
当人们走上晋南的黄土地,几乎都可以闻到羊杂割的香味,一碗下肚,全身顿觉热乎乎。杂割,又叫羊杂碎,是将肥羊宰杀后,把其头、蹄、下水”等洗净切碎,熬煮而成。
有则民间传说解释了它的来历:相传,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入中原途经山西曲沃时,他的母亲因病驻足休息,请当地名医许国帧为其诊治。许母韩氏善做菜肴,精于烹调,她看到蒙古人把羊肉吃掉后,“下水”全部丢弃,觉得非常可惜,就收拾起来,认真淘洗加工,并把羊骨剁断放入锅中一起煮制,配上花椒、大葱、辣椒等佐料,果然味鲜好吃。忽必烈母亲品尝后连连称赞,并赐名“羊杂割”。从此成为民间时令小吃。
还有曲沃羊汤,讲求一水熬煮,原汤原汁,羊骨也砸烂放入锅内,制作也非常精细,包括清洗、熬煮、切配、炖汤等工序。
晋南羊杂割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风味小吃,它是用羊的内脏做成,按照中医“藏象”的解释,可以“以脏补脏”,对人体的五脏六腑均有滋补作用。
记者张蕴强
汾西蒸软米 营养丰富
“来汾西,不吃南沟底蒸饭、汤面是一大损失。”可见其深受汾西人喜爱。
汾西一家经营饭店11年之久的郭师傅介绍,蒸饭是汾西的一大特色,蒸制方法是将大枣用开水煮泡,去掉枣核,放入蒸笼蒸熟,将软米浸泡,用特制的“井”蒸约1小时,随后再把红油豆用高压锅烹熟,篦掉烹出的水,最后将软米、大枣、红油豆放在容器人工搅拌,搅匀即可。而搅拌也是有技巧性的,要做到三者均匀,而红油豆不被搅碎,米是一粒粒,豆是一颗颗”,其特点为色泽金黄,红豆和大枣镶嵌在黄米之上,十分养眼,再撒上白糖,蘸着糖吃,香甜可口,食之耐饥。
一盘蒸饭,再配上一碗汤面,着实是一种享受。而汤面制作相对比较简易,也就是老百姓的家常做法,面是手擀面,将面和好之后,手擀均匀,拨成面条,将其下入到用西红柿、豆腐、萝卜等常见蔬菜炒好的汤中,再打上一个荷包蛋,放上少许盐、醋、酱油等佐料,煮10分钟即可出锅,香飘四溢。
郭师傅介绍,蒸饭、汤面就是家常小吃,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而每年的腊月廿三,也就是农历小年,蒸饭是汾西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曾入选当地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郭毅红
洪洞酥肉面 回味无穷
洪洞县是我省第一人口大县,地处临汾北端,其地方特色美食很丰富,酥肉面、马牧烧鸡、赵城羊汤等小吃美不胜收,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今天要说的是独具特色的风味名吃洪洞酥肉面,当地人叫“抓面”,顾名思义,酥肉面的主要配料是酥肉,其制作过程尤为讲究,酥肉一般选用五花肉,切成厚片,用盐、酱油、五香粉、花椒粉、白糖、料酒等腌制几小时入味,然后用淀粉,鸡蛋调成糊状,包裹在切好的肉片上,放入油锅内炸至金黄色,出锅后再放入碗中蒸。
酥肉面先将压好的面条煮熟,捞出锅后拌上食油,放置一边。等到来了客人,厨师用手抓上一碗,然后反复加入滚烫的调料汤,搅翻加热,再把一碗蒸好的酥肉加在面上,最后放上一些韭菜、香菜,油炸蒜末等佐料来提味是不能少的,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酥肉面就成了。
“酥肉面,筋滑清香,色泽艳丽,肉酥滑可口,回味无穷。”食客赞美说。
记者田志华
襄汾羊肉锅 香飘万里
国庆假期来临,想必很多回乡或外地游客来临汾,肯定少不了找找当地的特色美食。记者就襄汾县的美食特色给各位游客推荐一番。
提起襄汾的美食,就不得不说汾城膏腴(也写作高一)羊肉锅子,除此之外,襄汾县的游粉饭、臊子面也非常有特色。
但是临汾人提起襄汾的羊肉锅子,只要嘴馋起来,那谁都挡不住。记得一次,几个朋友想吃羊肉锅子,但又想吃味道比较正宗的,开着车就往汾城赶。
羊肉锅子其实是提前用秘制汤料煮熟的大块羊肉放入砂锅里,虽其貌不扬,但汤浸透了羊肉香气,羊肉肥瘦适中,炖的很烂,散发出原始的气息,肥嫩微膻,配送两碟青菜涮着吃很解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襄汾羊肉锅子辣椒量大,红红的汤色是辣椒面上色,不吃辣椒的人无缘享受。肉吃完,一盘面条煮在锅里,一会便香气扑鼻。撇开油捞面,面条混着羊肉汤的底,把肉香再次缠绕至舌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襄汾羊肉锅子的喜爱,临汾市区及周边的县城也有一些卖羊肉锅子的饭店。只是,他们大多是加盟店,味道自然比正宗的襄汾羊肉锅子逊色一些。 记者赵亿平
牛肉丸子面 辣爽过瘾
山西是面食之乡,而临汾的面食更是花样众多,其中口味最为独特、最不能错过的面食就是牛肉丸子面,牛肉丸子面的口感用一个字概括——“辣”。
漫步在尧都区的大街小巷,处处都可以看到牛肉丸子面的店铺,门面都不大,生意却是相当火爆,各家店铺的做法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口感上也有优劣之别,其中以创始人白家人开的面馆味道最为正宗,根据加肉、丸子的量价格在9至15元不等。
牛肉丸子面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丸子面由地道的牛肉,回民风味的牛肉丸子以及面条组成,混合特有的香料,在配以独特秘制的牛大骨、牛油熬成的高汤,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许多从外地回到家乡的临汾人都会在第一时间吃一碗牛肉丸子面过过瘾。
牛肉丸子面的厨房就是一间支有一口盛满由辣椒、牛骨等熬制的老汤锅,汤锅里还炖煮着一个个饱满的牛肉丸子,而丸子面的主料面条,提前蒸制好分碗摆放在案前,有客人来店的时候用滚烫的汤一次次地将面条浇透浇热,然后舀上丸子,再放上卤制好的牛肉、牛肚,撒上香菜蒜末就可以上桌了。
吃掉碗中的面,再来几口汤,辣中透着香,令人回味无穷,每个食客都吃的大汗淋漓,就一个字“爽”。记者苏亚兵
吉县臊子面 百吃不厌
说起吉县,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壶口瀑布,其气势磅礴天下无双,十里龙槽尽收一壶口。但吉县的美食却是藏在闺阁人未识,只有到过吉县的人才能品尝到它的美味。
臊子面,是吉县最具代表性的面食之一,因用料讲究、工艺精湛、风味独特、老少皆宜,逢年过节、招待宾客,热情好客的吉县人会用最好的手艺,做一碗臊子面给你吃。臊子面又称“嫂子面”,一般作为百姓的三餐面食,也作为款待外地来客的特色乡土风味。
臊子面正不正宗,关键要看“臊子”炒的是否精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浇头”。
吉县一饭店老板冯永红介绍,臊子面的做法分为荤素两种:加肉的叫肉臊子面,而没肉的叫菜臊子面。和面的时候要用温水加少量碱,和好面后,醒上一会儿抹点油,可手工擀面或机器切面,保证面条长而均匀,吃着筋道。菜的主料是:红白萝卜切成碎丁、青豆角块、黄花菜切断、烧豆腐块、海带小块、葱蒜块等一律见块不见丝,酱、油、醋放少许,花椒要适量保证香而不腻,汤要清而不浊。
臊子面的味道喷香,色泽红、白、绿、黑相间,面韧而劲道,汤清而味鲜,入口酸辣回味悠长,而且营养十分丰富。冯永红推荐大家,来到吉县尝一碗吉县的臊子面,欣赏着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感受着吉县人民的风土人情,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赞不绝口。记者郝海军 实习生梁丽
霍州碗托子 清热下火
在临汾地界,说起霍州的美食,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那些可以蒸出如同琥珀、近似透明的霍州年馍,然而还有一种美食,在霍州也同样享有盛誉,那就是霍州碗托子。而每每有游客到霍州游玩观赏,必然要在当地人的推荐下吃上一碗,否则等于没来过霍州。
霍州碗托,俗称碗托子,是以苦荞麦面为原料制作的一种凉粉类食品。“我卖碗托子已经快二十年了,这门手艺还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制作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把新磨制的苦荞麦面用滚开水烫一下,然后在加水打成糊状,然后大火烧开,再小火敖熟,最后置于阴凉处,晾上几个小时就可以食用了。”在霍州专门出售碗托的刘师傅告诉记者,碗托在食用时,配上芥末、精盐、香醋、辣椒油,搅拌均匀,吃起来清爽提神,百吃不厌,美味可口,关键是还可以清热下火,这可以算是霍州美食文化的代表食品了。
随着十一黄金周的到来,霍州又将迎来大批的游客,也让众多以制作出售碗托的霍州手艺人们忙乎起来。“碗托不易携带,要想吃正宗的霍州碗托,还就得到霍州来品尝。而霍州碗托虽然制作手法一样,但各家自有各家的诀窍,吃起来也是各有千秋。”刘师傅说,欢迎大家来霍州做客,如果到了霍州一定要才品尝一下霍州的碗托子。
记者杨全
乡宁饸饹面 色香俱全
“走过南闯过北,但我最爱吃的还是家乡的饸饹面。”一丝灿烂的笑容在乡宁小伙贺二虎脸上掠过,在他看来,最能代表故乡美食的莫过于备受广大乡宁民众喜爱、做工讲究、味美价廉的饸饹面。
据市区鼓楼北街一家专营乡宁饸饹面的饭店大厨介绍,乡宁饸饹面被人们广为传颂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乡宁饸饹面的臊子首选羊肉,当然也有用猪肉、牛肉的。”这位大厨介绍,羊肉臊子加入用羊油熬制的辣椒,辅以八角、茴香、胡椒、枸杞等佐料,配上胡萝卜、豆腐,再撒上葱花、香菜,一碗热气腾腾、油汪汪的乡宁饸饹面就可以上桌了。“吃起来味道鲜美,香而不腻。”大厨说,乡宁饸饹面吃起来不仅筋滑利口,而且有暖胃驱寒、滋阴壮阳、保健防病的功能。
如今,乡宁饸饹面已经随着乡宁儿女一同走出大山,来到城市,它也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让很多食客为之倾倒。扁担巷一乡宁饸饹面摊点老板说,厨师们在和面时加入菠菜汁就成了翡翠饸饹,而黄金饸饹则是在和面时加入南瓜汁,市场上同时还有莜麦饸饹、高粱面饸饹、玉米面饸饹等等,品种可谓丰富,基本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记者卢凯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