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记者体验种小麦

2014-10-09 22:40: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国庆假期,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旅游,放松身心,尽情享受7天假日的美好时光。然而记者本身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更懂得这个假期对于农民意味着什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每个农民最高兴的季节,他们虽然忙碌,但更多的是收获喜悦。

10月2日,我回到了距离临汾市区西南50公里外的襄汾县永固乡南董村老家,走进田间地头,见证父老乡亲秋收的繁忙景象,并向父亲学习,亲身体验了一次种小麦的技术,实实在在当了一回庄稼人。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而在晋南地区,种植冬小麦最好的播种时期是每年的9月23日左右,不宜过早或过晚,所以从传统播种意义上来讲,现在种植已经有些晚了,所以很多农民已经迫不及待地抢收,在保障秋收质量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较好的气象条件进行秋种,确保来年小麦产量的增收。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记者家并没有全部使用机器播种小麦,而是选择了手工播种,从而让记者进一步见识了传统小麦种植的特点。

“往年,我们的前期工作只需要人工撒化肥,把种子倒入播种机,机械连耕带种,一会儿就种完了。”父亲说,爷爷那辈,是靠牛耕地,人工播种,最终还需要人工埋种子。而现在,机械不仅代替了牛,还代替了人。

今年小麦种子与往年一样,选用的是邻居家去年产量高、颗粒饱满的小麦,通过药剂搅拌后进行处理,并没有购买带包装的成品种子。

父亲很喜欢摆弄机械,在他年轻时,就购置了一辆二手四轮拖拉机,农忙时,帮邻里乡亲收割小麦、拉秸秆、耕地、种地挣点钱养家糊口;闲暇时,帮人上山拉石料、沙子赚取运费。我上初中后,父亲购置了一辆二手50拖拉机,随着大型机械的不断更新换代,这些早已淘汰的“老古董”前些年就被卖掉了。

今年,心血来潮的父亲花了3000多元购置了一辆与我同龄的二手拖拉机带旋耕机,原本想再购置一架播种机,但是由于拖拉机为上世纪90年代的老机械,一时间很难找到配套的农机具,无奈之下,父亲决定回归传统,进行人工播种。

当天10时,父亲开始张罗种小麦,他开着三轮车,拉上种子、化肥等工具奔向田间,把几种化肥搅拌均匀后,母亲与我坐在车上开始向田中均匀地撒着化肥。化肥撒完后,我们又提着编织袋,把小麦种子撒向田地间,由于不经常务农的原因,第一次撒的种子有点密,父亲说,按照机械播种的方法,一亩地最少也该下15公斤的小麦籽。由于我们撒完种还需要用拖拉机旋耕机把土壤打开,届时会有部分种子裸露表面而不能正常生长,所以我们按照一亩地20公斤播撒。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和母亲很快就播撒完毕,父亲让我们先回家,他一人驾驶者拖拉机开始慢慢耕地,临近中午,父亲终于完工了。

吃完午饭,我们全家又到了另一亩地里开始播种,由于经历了上午播种的经验,这次我们很快就完工了。

“现在找机械连耕带种一亩地需要80元,一斤小麦种子也要3元钱左右,再加上化肥每亩先期投资也要三四百元”有多年务农经验的父亲心里算盘着,今天种了4亩地,省去了机械播种320元钱。“姜还是老的辣,农民就是会精打细算”由此,我对父亲由衷地感到敬佩。

一天下来,虽然有点累,手上也留下了浓浓的农药味,但是我觉得很开心,不仅学会了种植小麦的一些本领,还让我对农民另眼相看,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感觉很骄傲。( 赵亿平)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