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收藏家展示康熙年间六方粉彩箭筒

2014-10-09 22:41: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清乾隆皇帝以此诗来描写瓷器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

近日,记者走进瓷器收藏爱好者张来强家中,他向记者展示了珍藏的六方粉彩箭筒。根据制作工艺以及手法,张来强推测疑似康熙年间的产物,瓶身所绘的刀马故事极富山西地域特色。

初见六方粉彩箭筒,高大气 派的瓶身、华丽精致的彩绘,极易让人误认为是瓷器摆件,怎么也想不到会是武将所用的令箭瓶。据张来强介绍,该箭筒高60厘米,瓶身由6片瓷器拼接而成,经过高温烧造后表面涂釉,然后用特有的硬粉彩绘成,手触瓶身表面会有凹凸感,因制造工艺复杂,方瓶烧造的成功率极低,这也是该瓶收藏价值高的原因。

仔细观察该令箭筒,虽然六面瓶身所绘都是刀马人物,但每面似乎讲诉着不同的故事。其中便包含了介子推“辞官不言禄”的典故。当年介子推陪晋文公重耳四处流浪,重耳当权后介子推却不愿做官,背着老母隐迹绵山,晋文公原想放火逼他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出来。介子推死后晋文公后悔不已,下令从此该日不许动火,这也是“寒食节”的由来,绵山也因此被称为“介山”。将 介子推典故融于箭筒制作当中,不仅是对臣子忠心耿耿和淡泊名利品格的推崇,更是对爱国情怀的赞誉。至于瓶身所采用的刀马人物,就是以兵器、战马、武士或战将三者为主题来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的纹饰。清代早期时,刀马人”纹饰得到不断完善和成熟,至康熙时期盛行,取材于当时流行的小说、版画、戏曲故事,而该瓶所采用的刀马人物威风凛凛,反映了康熙年间四处征战、兵强马壮的时代背景。

据张来强介绍,该六方粉彩箭筒主要是将军存放令箭的观赏瓶,从纹饰描金便可看出箭筒的高贵,象征着权利与地位。遗憾的是由于箭筒年代久远、保存不善,瓶身出现了裂痕,收藏价值也因此大打折扣。如今张来强担任临汾市民间文物收藏与保护协会副会长一职,他表示,传承文化经典、妥善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因为文物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保护文物也就是保护历史。(李羿玫)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