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让干部替群众来跑腿

2014-10-13 08:49: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针对城市街道社区“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阻梗问题,诸如服务力量不足、职责不清、条件落后、摸不着门、闹不清程序等,尧都区紧紧依托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力量再下沉、服务再优化、群众更方便”为目标,探索建立了“一网一站一平台”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一网”是全面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一站”是打造“一站式”代理;“一平台”是搭建驻区单位和党员与社区的“双向共建”平台,实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与社区共同服务居民的有效对接。通过“一网一站一平台”,延伸服务触角,下沉服务力量,汇聚服务合力,推行便民服务,着力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归零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网格化”管理让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服务

为实现有效管理和服务,自2012年起,尧都区全面推行了网格化管理,将50个社区细化为282个网格,全部配备了网格长,在网格上同步建立了党支部(党小组),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三级党建网格。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务实管用的服务机制。

推行“2345”工作机制。即开通“两条”沟通渠道,每个社区开通一条便民服务专线电话;网格工作人员把联系方式公示上墙;日常工作做到“三个一”,一本民情工作日志、一本社区网格工作台账和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将社情民意写在纸上、记在心里;开展“四必访”,新转入居民必访,困难群众必访,孤寡老人必访,其他重点帮扶人员必访;坚持“五包联”,街道副科级以上干部、站所长及网格长每人包联1户特困户、1户外来打工户、1户新创业个体户、1名孤寡老人、1名重点信访人员,针对特殊群体提供菜单式、人性化服务。

建立三级网络化信息平台。建立了区、街道和社区三级网络化信息平台,为网格管理员统一配备了专用手机,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巡逻防控及信息收集网络。网格管理员在日常走访巡查中,发现问题现场上报,社区、街道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直报区社会管理中心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解决。自三级网络化信息平台开通以来,共接收上报信息3861条,结案处理3833件,结案率达99.3%。

“一站式”代理让党员干部替群众跑腿

为切实解决居民办事难问题,尧都区建立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进行“一站式”集中代办,让居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就能全部办理。

由于历史原因,尧都区大部分社区办公活动场所面积狭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区按照“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在街道,先行建设了4个示范便民服务中心,把党建、民政、劳保等业务进驻办事大厅;在社区,建设了16个示范便民服务站。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今年决定投资2000余万元,采取自主扩建、单位援建、开发配建等方式,年底前50个社区全部按照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标准解决办公活动场所,全部高标准建设便民服务站。针对行政审批程序繁杂的问题,尧都区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论证,促成了部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街道。

如计划生育服务证,廉租房、经适房申请,城市低保办理等事项只要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统一由便民服务中心集中代办。居民到社区办事,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办理相关手续,需报上级审批的,由社区干部全程代理。

为确保“一站式”服务责任到人不落空,尧都区着重抓好了几个关键制度,包括首问负责制,首问责任人对来访人员负咨询解答、引领代办等全部责任;限时办结制,对即办事项,即时予以办理;对不能即办的事项,一般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跟踪反馈制,及时将事项办理进程反馈给办事群众,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着落。推广“一站式”代办以后,实现了“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的效果。今年以来,共为群众代办党建、民政、计生等事项23000余件,群众对代办服务的满意率达98%以上。

“双向共建”平台让全社会参与社区建设为进一步壮大社区服务力量,今年4月份,尧都区率先在全区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一报到两认领”活动,并结合多年来开展的辖区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搭建起了驻区单位和党员与社区的“双向共建”平台。

经过探索,尧都区2011年在铁路东街道办事处推行了“共驻共商共建”试点工作,2013年在全区全面推开。

共驻共商共建,即每年年初,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共驻共建会议,共商创建工作事项,与辖区单位商签共建责任书;年中,召开党建工作协调会议督查落实;年底,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辖区“两代表一委员”、网格长、党员和居民代表等,对驻辖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情况进行评议。为保证评议结果的有效运用,各街道社区把评议结果以函的形式报送被评议单位及其上一级党组织,作为有关部门在评先选优时的重要依据。据统计,今年348家驻辖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责任书348份,确定共建事项622件,至目前已完成346件。

各街道社区因需设岗,共设立了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扶贫帮困等十大岗位,30多个服务事项。目前,到社区报到的15360名在职党员共认领事项24000余个,帮助解决社区各类服务事项2600余件。为确保在职党员进社区真正发挥作用,该区配套建立了党员记实制度,社区党组织对党员在所领岗位上的服务内容随时记录;反馈制度,社区年底要向单位党组织反馈在职党员现实表现情况;激励制度,各单位在评选先进个人、预备党员转正时,要书面征求个人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意见,实现了对在职党员的有效管理。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