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一股寒流的来袭,气温骤降。市民感受到的冷,成了商家眼里的机会,同时也催热了市场上的“暖经济”。
保暖小物品走俏
“这双棉手套还有小号的吗?”在市区某超市生活区域内,市民张女士向销售人员问道。随着天气的逐渐降温,尤其是早晚温差大,张女士告诉记者,早上7点骑电动车送孩子上学时,小孩的小手冻得冰凉,给小孩买双手套暖和些。
近段时间以来,气温骤降,市民纷纷行动起来抵御寒冷。之后,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和商场,发现手套、帽子、围巾、保暖衣等保暖小物件开始走俏。在市区向阳路某超市内,保暖拖鞋、内衣等摆放在显眼位置,引来不少市民的欢迎。“这些保暖小物品前两个星期就摆上了柜台,销量还不错。”在市区财神楼一家饰品店里记者看到,围巾、帽子等保暖小物件被摆放到了最显眼的位置,各种时尚的款式吸引了不少顾客的目光。“天气越来越冷,像围巾这样的物品,走路、骑车围着正适合。”正在挑选围巾颜色的赵女士告诉记者。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慢慢进入冷季,不仅保暖小物品走俏,冬季羽绒服、护肤品、毛毯等床上用品也很受市民的欢迎。
麻辣火锅热起来
在解决了用的问题后,开始想“天冷,吃什么更暖和?”——火锅。热气腾腾、红红红火火的火锅成为了众多市民用餐的首选,不仅催热了火锅店的生意,也让多数市民选择在家涮火锅。
在市区向阳路等几家火锅店看到,正直晚上的用餐时间,前来就餐的市民络绎不绝,有的顾客甚至因来晚了没位置,不得不在外面等会儿或是选别家吃。“从国庆节开始,我们生意就回暖了。一般天气一冷生意就好了,而且天气越冷,来消费的人就越多。”市区向阳路的一名前台服务生对记者说。
店里的火锅热了起来,家里的火锅也涮了起来,冷天气,也随之带动的生鲜肉、火锅配料等“暖食材”逐渐升温。“在外面吃,既人多,声音也杂。不如在家里吃,约上几个朋友,氛围好,也很暖和。”正在市民广宣街的菜市场挑选牛肉的杨先生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前来选购火锅配料的市民较多,芝麻酱、豆腐乳等销售也在明显增加。”市区建设路某超市的工作人员说。
洗衣店生意渐火
“我来拿我的3件羽绒服和棉大衣。”在市区解放路某干洗店内,田女士前来拿干洗后的衣服。在该干洗店内看到,衣架上挂满了已经给客户干洗好的衣服,多为羽绒服、皮衣等,在柜子的一旁还放着一些没来得及干洗的衣服。田女士告诉记者,随着天气的变化,她在两个星期前就把冬季御寒的衣服找了出来,由于压在柜子里时间较长,衣服上一股难闻的味道,由于衣服体积比较大,自己清理不了,送到干洗店方便些。
在市区向阳路某家干洗店的老板介绍道,天气一冷,我们的“春天”就来到了。大部分市民一般会把秋季的衣服干洗后收起来,同时也会把冬季比较厚、难洗的衣服拿来干洗。除此之外,也有市民会把车上冬季的坐垫拿来清洗,迎接”温暖”的冬季。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干洗的衣服虽然能祛除沾在纤维上的尘质,但对衣服纤维本身是有损伤的。目前,市区内多数干洗店干洗衣服时都会使用一种特殊的洗涤剂,它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所以市民在提取干洗的衣物后不要立即穿在身上,最好将衣物挂在通风的地方晾晒后再穿,避免引起身体的不适。 记者 杨文婷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