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一过,秋意正浓,昼夜温差较大,但受“春捂秋冻”思想的影响,一些市民仍然不愿及时添加衣物。对于此类现象,中医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秋冻”,即使适合“秋冻”的人,也要在适宜的温度下“秋冻”。霜降过后,早晚温差大,提醒市民“秋冻”要适度,及时添置衣物。
58岁的市民李大爷听得老话“春捂秋冻”对人体健康有益,入秋以来,无论天气如何都坚持“秋冻”原则,近日晨练,李大爷突然出现了头晕、手脚发麻的状况,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发现,血压比平日里高出许多,幸好是及时发现,并未造成严重后果。
记者采访了解到,像李大爷这样的病人还有很多。相关医生表示,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在此季节,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过早、过多添加衣物;体质还可以的人,增添衣物时可以增添得慢一点,让身体得以锻炼,使其具有抵御风寒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心脑血管、高血压疾病患者来说,降温意味着身体有可能发生病变。对此医生提醒,很多老年人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但随着气温的下降,心脑血管、高血压等病人反而应注意防寒保暖、多饮水,以防止感冒和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而且“秋冻”并非人人皆宜。例如体质虚弱者;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者;脾胃虚寒者、原有中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者均不宜“秋冻”。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增加衣服,防病保健。记者 景文婷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