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面上销售的保健品可谓是种类繁多,补钙的、补锌的、补维生素、疏通血管的……而大部分的保健品主要针对的多为儿童和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让不少老人们挑花了眼,稍不留神就容易上当受骗。
家住市区五一路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有高血压,前年因脑溢血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不久前老人听说某保健品不仅可以降压、疏通血管,还对心脏、肾、肠道等都有保健的作用。老人听得心动,于是花了6000多元买了几个疗程的,甚至连之前一直吃的降压药也停了。李女士对此很是担心,“不让买吧,惹老人生气。买吧,是真害怕上当受骗,骗点钱不要紧,就怕吃了病没好转,反而再吃坏了身体。”
除了吃进肚子的保健品,还有保健用的仪器。一些商家打着免费为老人量血压、测血脂或是免费让老人体验保健仪器的旗号,向老人推销保健仪器,市民杨先生的父亲听说很多老年朋友在体验某种保健仪器,对腰间盘突出等有好处,于是在免费试了几次后,竟然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台保健仪器,杨先生说:“到底有用没用真不好说,但老人觉得管用,做子女的也不好阻止。”
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要看清所购买的商品上是标明“药字号”还是“国食健字号”。如果是保健品的话,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是不能当做药物来卖的。另外,保健品的作用主要是保健、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药物使用,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不要盲目轻信某一种药就能“包治百病”。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