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和临汾市林业局提出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是出于铁路运输自身安全水平提升和服务临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转型、跨越、改革的需要。
一、“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的定义 “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就是以铁路安全“线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平安法治为核心,以文明文化为重点,积极倡导生态环境建设,紧紧抓住生态铁路这一主题,运用造林、绿化的手段,把全市辖区636公里铁路两侧各两公里范围,打造成平安水平提升、法治环境优化、文明文化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铁路带。
二、“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的内涵 “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包含平安法治、文明文化、生态优美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平安法治是指通过“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的建设,促使全市辖区铁路路外伤亡事故、危行事件和涉路治安案(事)件大幅下降,铁路沿线社会治安持续稳定,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群众安居乐业。文明文化是指通过“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的建设,在铁路沿线积极营造法治文化、护路文化和平安文化。营造法治文化就是要积极倡导沿线群众知法、学法、用法、守法,以法律思维和理智的行为处理各类问题,使沿线群众能够做到有纠纷不上路,有涉路矛盾通过法律解决,不走极端,不以身试法;营造护路文化就是要采取设立公益广告、完善宣传标识、开展宣讲教育等活动,积极引导沿线群众不乱扔、乱倒垃圾、不乱搭乱建、不乱排污水,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提高沿线群众的文明素养和良好习惯,共同保持沿线卫生整洁;营造平安文化就是要加强铁路沿线群众安全自护和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例、血的教训等内容,让群众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能够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劝解好身边人不上铁路、不击打列车、不到铁路边行走坐卧,发现有破坏铁路的任何事能够主动制止和报告。生态优美是指通过“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的建设,积极进行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大力开展生态绿化工作,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粮兼作的模式,绿化、优化、美化、靓化铁路沿线自然环境,使“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真正成为铁路运输的安全屏、隔音降噪的声障屏、生态优美的绿化屏。
三、“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的意义
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广义上讲有三层意义。第一层是生态铁路带的自身意义。首先,它是一条自然生态带。在铁路沿线两侧各2公里的范围内,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在铁路沿线形成一条以铁路为轴线的绿色景观带,达到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效果。其次,它是一条社会生态带。就是通过提高铁路沿线群众的法律素养、生态观念和文明养成,使生态铁路带内企事业单位、干部群众能够运用法律的思维、道德的视角、生态环保的行为开展工作和生活。第二层是生态铁路带对沿线周边的带动意义。全市铁路沿线是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观光区的聚集区,生态铁路带的建设直接关系着沿线各园区、景区的发展水平。同时,生态铁路带的建设还能与周边的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相融合相促进。只要建设好生态铁路带,就一定能够促进沿线工农业、旅游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对我市“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和“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的建设必将会起到极大地推动和服务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将会是临汾未来的一条经济带。第三层是生态铁路带的辐射意义。“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的建设对全市的经济发展、法治水平、秩序建设、文明风气、舒适出行、生态环保意识都有辐射意义。“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的建成将会成为展示临汾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靓丽窗口。
四、“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的工作措施
为了确保全市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建设取得实效,市铁路护路联防领导组制定了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一是2014年召开了全市“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工作部署会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林业局,各县(市、区)政法委书记、分管林业的副县(市、区)长、县(市、区)护路办主任等参加了会议。二是制定了《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五年规划》并与临汾市林业局联合行文,下发铁路途经各县(市、区)。三是确定了以铁路安全“线格化”管理为抓手,夯实生态铁路带建设的工作方针。既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又确保林业管护的安全。四是在全市铁路沿线开展了侵线垃圾专项整治工作。五是组织各县(市、区)政法委分管领导、护路办主任、媒体记者乘坐火车,对沿线生态绿化工作进行了观摩调研。六是落实部门协作机制,在建设生态铁路过程中,及时调整补充林业、环卫、绿化及铁路等相关部门。各部门及路地之间加强了沟通联系,重点建立了信息通报、联席会议、协调处置工作制度,真正形成了平安联创、治安联防、矛盾联调、信息联享、生态联建、工作联动的工作格局。七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生态铁路带建设考核体系,对生态铁路带建设推进有力、年度达到创建标准的优秀县(市、区)、乡镇、村庄、单位等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推进缓慢、涉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涉路案件频发、沿线环境脏、乱、差的单位通报批评;对发生重大涉路案事件的地方和个人,行使综治工作“一票否决”权,并按规定进行责任查究。同时,市林业部门将生态铁路带的绿化工作纳入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指标对各县(市、区)进行统一考核。
五、“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建设的初步成效
临汾市在2014年将“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作为继“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植被修复工程”“涝洰河生态治理工程”之后的第三个林业生态建设重点任务来部署,这是推进此项工作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襄汾县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辖区铁路线两侧8000亩的荒山、荒坡、荒滩的绿化和生态林、经济林建设任务。2014年已完成南同蒲线丁村——官滩8公里生态铁路示范区段绿化任务。曲沃县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沿线29.5公里的绿化任务,2014年已投资约206.32万元,完成了南同蒲线656km-660km处,共计347.25亩铁路两侧的植树造林工作。侯马市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沿线19.5公里的绿化任务,共计栽植树木2.5万余株。2014年已植树造林9500余株。尧都区5年规划完成辖区沿线9公里宜林区段的绿化,植树造林20万余株。2014年已完成沿线3公里,栽植树木3.6万株,逐年推进。洪洞县铁护联防领导小组和林业局共同研究制订了实施方案和5年规划,设计绿化总面积为2429.8亩,分阶段实施。2014年已完成植树造林300余亩。翼城县护路办与林业、绿化及各乡镇联合调研,计划5年内完成辖区沿线宜林区段10.3公里的植树造林任务,2014年已完成4公里。全市铁路沿线12个县(市、区)因地制宜,选择适宜路段作为植树造林基地,在沿线城镇、村庄周边和宜林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大力开展绿化工作,并把沿线绿化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全面推进。
领导的支持,部门的协同,群众的参与,媒体的关注……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临汾市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和临汾市林业局今后继续扎扎实实抓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争取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铁路建设提供一个探索范例。张东红(作者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