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便民、利民、为民”的工作原则为宗旨,恪守“主动、有为、有效”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窗口服务建设,着力提高法律援助公众知晓率,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市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援助案件2165件,其中,民事类案件1698件,刑事类案件467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765万元;12348专线电话咨询2761件,来访来信咨询12752件,代写法律文书2710余件次,法律援助工作在完善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彰显。
便民举措 为弱势群体撑起法治蓝天 重庆籍农民工胡某在侯马市某建筑工地打工不慎摔伤,用工单位拒绝给付相关费用,使胡某一家陷入困境。接到求助后侯马市法律援助中心依法为胡某提供法律援助,援助律师深入实地走访调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多次与受援人及用工单位进行协商,最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受援人胡某获赔人民币75000元。胡某的经历只是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中的一个普通片段,也从侧面反映出法律援助工作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特殊意义。保障广大受援群众都能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是政府的法定责任,也是法律援助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我市各级法律援助部门推出多项便民举措,力争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降低审查门槛。将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从低保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不再审查经济状况,做到“能援则援,应援尽援”。
扩大受案范围。主动介入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敏感性和群体性案件,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将涉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权利保障的部分案件列入受理范围。
拓宽申请渠道。推行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服务机构协助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制度,方便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与残联、妇联、工会、老龄委协作组建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下岗职工专项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未成年人、农民工专项法律援助工作站,横向援助体系达到覆盖弱势人员集中的主要群体,纵向到达村(社区),形成了纵横相交工作网络体系。
简化审查程序。案件审批期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对特殊案件受理、审批、指派规定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情况紧急或即将超过仲裁、诉讼时效的法律援助案件,可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实行“点援制”,以提高法律援助的办案质量为着力点,积极推行申请人选择援助律师的制度,允许部分案件的受援人选择律师、法律服务人员为其提供援助,增强受援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信任度。同时推行非诉讼结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法律援助案件,根据受援人意愿,尽量采用调解等非诉讼方式结案
……
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对于全面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市各级法律援助工作者始终致力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像阳光一般公平地给予每个公民。
坚持利民 抓好服务大厅建设
走进宽敞明亮的临汾市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接待大厅,等候区、接待区、咨询区、受理区等各类标识清楚醒目,悬挂于墙上的LED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着法律援助条件、范围、经济困难标准等相关信息,分类摆放着相关维权资料,免费供来访群众取阅……作为展示司法行政为民务实清廉形象的重要窗口,法律援助便民大厅的建设亦是法律援助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自2013年8月起,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市各司法行政单位着手在闹市区临街一层设立专门的接待场所,并严抓细节,通过在大厅内配备计算机、打印机、LED显示屏以及供来访群众查阅信息的触控一体机等办公设备,公示法律援助条件、经济困难标准、申请处理程序及时限、咨询、监督电话等方式,及时做好困难群众来访接待、法律咨询、受理申请、办案人员联系、案件查询、材料接转、办案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有16个法援中心完成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厅的建设,有3个便民服务大厅达到了“标杆”层级。便民大厅的启用,简化了原有的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实现了法律援助审查、资讯、受理“一条龙”服务,将原先对经济困难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时限缩短为1个工作日,从而极大便利了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法援“12348”为民解决法律问题“ 请问这里是12348热线吗,我有一个法律问题想要咨询。”这是我市“12348”法律援助热线每天都能碰到的咨询。在临汾,“12348”这5个数字称得上家喻户晓,每当市民们遇到法律难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拨打热线。
作为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的重要载体,12348法律援助咨询电话的开通是司法行政机关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设在市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厅里“12348”热线,具有全省统一、方便群众记忆的特点。热线的开通,使全省法律援助咨询电话号码由一地一号转为全省统一,服务质量由各地自行管理转变为省、省辖市相对集中管理,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和提供能力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市直7个律师事务所精心挑选了20名普通话标准、能熟练操作电脑的执业律师,分两班轮流负责接听热线电话,为明确热线职责、流程和规范用语,中心制定出12348热线文明用语、12348值班制度并严格遵循。
“您好!12348法律援助热线为您服务……”,亲切而温馨的话语传遍千家万户,真情的付出、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上级的肯定及群众的欢迎,据省法律援助中心统计,截至目前,我市法援热线接听率位居全省前列;热线的开通,为群众提供了解疑答惑的便利平台,也在构筑“平安临汾、法治临汾”进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记者 邱睿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