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雪地靴成为冬季保暖品中的“常青树”,由于其保暖、舒适的特性以及时尚的外观,一直深受消费者青睐,又值雪地靴热销时节,市人民医院骨科张大夫以自己临床多年的经验提醒市民,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穿雪地靴。
扁平足 容易受伤
“去年我在网上买了一双雪地靴,刚开始穿起来很舒服,但穿久了一走路足弓的位置就特别酸痛,我心想肯定是还不习惯,再多穿上一段时间就会好的,但坚持了一段时间疼痛依旧没有减轻,脚后跟也跟着疼起来。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我是扁平足,不适合穿雪地靴。”家住钟楼小区的张文丽回忆道。
对此,记者到市人民医院进行了采访,骨科张大夫说,每到冬天,总会有患者咨询为何走路时脚会出现酸胀疼痛的现象,刚开始我以为病人是走路走多了,后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平时喜欢穿雪地靴,当然这种现象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平时活动少,突然脚部负重加重,就会感觉到脚部不适,像扁平足就是典型的不适合穿雪地靴。”
穿大码 增添风险
“给孩子买雪地靴要买大一码,孩子长得快,买大一点,不仅穿的时间长,而且孩子会舒服,等天气过冷时还可以垫鞋垫保暖。”一位正在给孩子买鞋的顾客说。
贡院街一家鞋店店长张女士则表示,我们受过专业的知识培训“买鞋买大点,并不是一件好事,由于雪地靴本来就比较宽松,鞋内材质又比较棉,穿上一段时间还会放松些,买大码鞋只会越来越大,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损伤,增加了脚部受伤的风险。”
长期穿 不利健康
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雪地靴凭借其保暖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但记者调查了解到,雪地靴底平,材料较软,鞋内空间大,穿着宽松,但它与脚的贴合性不够,脚部受力分散不符合人体力学结构,容易造成重心后移,长期易造成骨骼、关节损伤,而且雪地靴的透气性不是很好,足部散发的水分无法及时消散,容易产生病菌。
医生建议平时偶尔穿穿保暖又舒适,但长途跋涉就要谨慎了,穿雪地靴平时要多用热水泡脚,舒缓脚部疲劳。记者 丁莹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