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侵财类案件进入高发期。本报1月8日刊发了《年末谨防身边的“第三只手”》一文,对扒窃高发的时间、地点及情况进行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那么,怎样杜绝小偷侵害呢?为此,记者走访了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刑警大队,请反扒民警“解码”扒手的惯用伎俩,为市民提供应对之策,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记者 赵文家 李静
乘车时,留心“危险区域”
随着春节脚步的日益临近,城市人员流动开始频繁,公交车、汽车站等场所成了扒手们“觅食”的热门地点。“冬天,人们一般穿得比较厚,很多人还戴着口罩,对外界的敏感度降低。此时,一旦被小偷抓住了机会,就很容易下手。小偷多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等乘车人员较多时,趁乱将手伸进受害人衣裤口袋、随身背包中,采用刀片切割等方式实施扒窃。”民警提醒,市民乘坐公交车时,应留心上车处、扶手下、座位上、下车处等被盗“危险区域”。
民警介绍,公交车上的小偷多数是“多人组合”,他们会以团伙或自己身体来打掩护,挡住被窃对象的视线,顺利完成偷窃。车上人多拥挤的时候,小偷更易得手。还有些乘客警惕心不高,为了争抢座位挤着上车,或是一入座就开始玩手机,忽视了随身包具,给了小偷作案机会。
针对小偷们的作案规律,民警给市民们传授几招反扒“小诀窍”:乘客在上车前,应准备好需要的零钱,不要等上了车再翻找;手机等贵重财物不要放在外衣和裤兜里,包最好背在身前;乘坐过程中不要分心,不要专注于玩手机或与人聊天;上下车时不要争抢,留意自己的随身物品。”
近段时间,长途汽车站和临汾火车站的客流开始增多,小偷们会在售票、候车等高峰时段“出没”,伺机贴近乘客盗窃财物。“通常,出行人员一般携带的行李较多,最好能将手机和钱包放在贴身背着的包里。”民警介绍,在购票、候车、检票时,要提防与自己贴得过近的人,上车前检查一下自己的行李,若发现丢了东西,应当场报警。
逛街时,保持高度警觉
近段时间,小偷们也是“蛮拼”的,经常在商场、菜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转悠,伺机“捞一把回家过年”。
“这些场所的人流量相对比较大一些,市民们来此大多是购物,专注点放在挑选和购买所需的商品上,因此防范意识比较弱。”民警指出,趁市民们集中精力购物之机,小偷们就会下手。他们之中,有的是独自行动,有的是团伙作案,一般会将女性顾客作为主要目标,瞄准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从盗窃手法上来说,小偷会趁顾客挑选商品、试穿衣服时下手,或者在营业员忙碌时,几个人互相配合盗窃店内的商品。”
眼下,不少市民已开始置办年货,出门带的钱较多,很可能成为小偷们的“猎物”。民警根据多年的反扒经验,为市民们讲解防盗技巧:无论是试衣还是选购货品,要将随身物品放在自己视线范围内;最好是结伴去商场、超市等地,互相提醒照应;警惕和远离那些往人多处挤而不买东西,专盯顾客口袋、提包,并尾随、贴靠、碰撞顾客的人。只要市民们提高警惕,做好防范工作,就能让小偷无处下手。”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