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王小庚)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着眼于转型攻坚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着力将法律服务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中,为我市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着力强化法治支撑,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去年以来,全系统坚持以“四个年”活动为工作遵循,以“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全市法律服务资源,及时组建了由40名骨干律师、公证及司法鉴定人员参与的法律服务团队,主动与30余个重点工程、20余个产业园区建设实施对接,积极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企业、农业、物流园区,开展法律体检、法律咨询、风险评估,参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以及涉及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一站式”、“定单式”服务。平阳公证处积极参与了“市区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及连片改造工程”、“中大街道路建设工程”、“西关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和“尧庙镇郭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四个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公证服务,依法保障了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师达、金贝律师事务所主动介入霍州煤电集团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市东城拆迁改造工程项目,及时为企业、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尧都区司法局专门组建了一支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法律服务团队,下设宣传、律师、公证、法律援助、民调五个小组,在二中路、五一东路东延拓宽改造,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秦蜀路拆迁改造、美丽尧都6S行动等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提供了公证服务和法律帮助,化解和办理了大量的法律事务纠纷,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去年以来,全市律师共办理各类案件6250件,担任法律顾问562家,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公证19423件,司法鉴定机构共办理各类司法鉴定3031件,均比去年有所增加。法律服务团全年组织开展调研走访、讲法释疑、风险评估等专项活动100余次,提出法律意见书500余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着力拓展服务空间,加快法援便民大厅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服务群众年”活动的安排部署,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专项行动,将法律援助作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来推进,加快法律援助阵地建设。目前,市法律援助中心已经在鼓楼北建立起高标准的便民服务大厅并投入使用,已有15个县(市、区)建立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厅。同时,我市还开通了“12348”法律援助热线电话,24小时在线接听群众来电。便民大厅和热线电话的启用,简化了原有的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实现了法律援助审查、咨询、受理“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受援群众。“12348”热线开通以来,已累计接听群众来电咨询1998次,在全省位居前列。古县、襄汾司法局将服务窗口前移,建立了集公证、律师、法律援助为一体的便民服务大厅,形成法律咨询、涉法维权、法律服务的集群化、“超市化”布局,所有涉法问题都能得到“一站式”的法律帮助。截至目前,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案件1821件,受援总人数21200人,有效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着力回应社会关切,努力为政府依法行政当好参谋。他们坚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统一,注重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在参与拆迁安置、旧城改造等矛盾纠纷化解中释法、释理、释疑,息诉罢访的专业优势,积极为涉法涉诉案件提供法律意见和工作方案,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曲沃县司法局主动参与解决兴隆街居民十几年来拆迁的遗留问题,为其办理了协议公证,消除了多年来的积怨;乡宁县司法局组织律师、公证员妥善解决了工程项目涉及的土地补偿问题,防止和避免了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安泽司法局和公证机构较好地解决了沁河水库移民搬迁的遗留问题,避免了矛盾激化。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