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上购物假货多、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客户信息被泄露、货物安全难保证等棘手的难题,多数消费者却不知如何维权,只能默默咽下“苦水”。日前,记者从临汾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网购纠纷”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之一,消费者应学会“见招拆招”,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一:买到假货,商家玩失踪
自从微信“朋友圈”变成了“生意圈”,杀熟”现象频频出现。市民邵先生从“好友”处购买的两件衣服和一双运动鞋,一看就不是“品牌货”,做工极为粗糙,与专柜质量相差甚远。
他怒而退货时,可“好友”却没了踪影。
消协支招:网购新规”中消费者采用非现场购物方式时,可享受“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经营者若收到消费者退货要求十五天后还不办理退货手续,将依法受到处罚;消费者网上购物时,应妥善保存买卖双方的聊天记录和电子数据,以此作为日后维权的证据;如果买到虚假产品,消费者可以提交相应证据,向网络平台经营者直接索赔。
由于微信目前尚未实行实名制,账号多是以个人名义注册,客观存在造假的可能,所以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因买卖双方属于私下交易,甚至无法找到经营者本人,难以适用“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等规定,维权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消费者要谨慎选择微信代购,更不要直接汇款购买。
案例二:遇上骗子,损失难追回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购大军”,不法人士也瞄上了这块“肥肉”,使出各种招数来坑蒙拐骗。“我找了一家淘宝店准备充话费时,该店客服表示加QQ享优惠。等加上以后,对方发给我一个低价链接。我购买之后才发现‘已买到的宝贝’里没有刚刚的消费记录。”市民韩先生向记者诉说了他的受骗经历,卡内的余额也所剩无几,由于交易不是在淘宝进行的,损失根本无法追回。”消协支招:网购时一定要留心对方发送来的链接,点开之后可以通过网站首页最下方,查看该网站是否有通信部门的ICP备案证号、公安部门备案编号、工商部门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以及相关部门审批的经营业务批准文号。同时,要妥善保管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千万不要告诉他人手机动态码,因为正规的网店和客服人员是不会向客户索要这些信息的。
案例三:买完商品,信息被泄露
大四女生张君看到一家刚注册的淘宝店铺,为了提高信誉推出了“一元抢雪地靴”。她毫不犹豫地下单后,店家却以断货为由让她退款。
相隔不久,她的手机信箱便长期处于“件满”的状态。“每天都会接到各类商家发来的各类短信,屏蔽都屏蔽不完,据说有的淘宝店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套取客户信息,然后再批量卖给有需要的网店。”张君对此感到头疼不已。
消协支招: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明示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须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向他人非法提供;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成华 李静)
责任编辑:王伟